殺菌劑是我們種植作物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類農藥,在殺菌劑使用過程中有一些原則需要大家知道,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殺菌劑防治病害過程中的八大原則,供大家參考使用。
一、要貫徹“綜合防治”的方針。
防治病害,重在預防,要應用一切綜合措施,作物生長良好。有抗病品種的應盡力推廣應用,大限度地減少農藥的用量。小麥抗銹病良種已經廣泛應用,多年來已經取得控制銹病的豐碩成果。抗稻瘟的水稻品種抗玉米絲黑穂的自交系,也在廣泛利用。來自土壤中的病原,或殘株落葉帶菌,則用輪作,清潔田園及果園中的枯枝落葉集中燒、埋,減少菌源數量。合理使用農家肥、化肥,排灌配套,精耕細作,適時播種等農業措施,不僅是持續增產所需,也是促使作物健康生長的需要,并能有效減少田間菌源,減輕發病。在果園中很容易看到管理粗放的現象,常常加重病蟲害的發生。
應用化學藥劑保護,是不得已的***后辦法。因此,不能放棄綜合防治而將防病保產的希望僅僅寄托在噴施藥劑的措施上。
二、必須強調“預防為主”,適時、合理用藥。
預防在農作物病害防治領域中至關重要,預防措施要在病害發生之前實施,才能收效。原則上是防病要早,即采取措施不使植物生病,如種子處理或種子包衣防御;或已預測得知某種病害將要流行,提早田間施藥保護;或如甘薯塊先用侵后上炕育秧,預防黑斑病等,都是積極防御的做法。如果按照防治蟲害的方法,有病之后才施藥,為時已晚,很難挽回損失。農民很現實,常因對先期投人看不到直接效益而不愿投入,豈知經預防未見病,已達到了防病的目的。例如用藥劑拌種防治小麥黑穗病,要先投入藥費,到麥收時見分曉。若小麥每667平方米(即1畝,下同)產300千克,病穗率5%,直接減產15千克,小麥市場價按每1000克1元計,損失15元。如用20%三唑酮乳油拌種,播種量20千克,需投人藥費0.6元(藥價20元/千克),能收到,即投人藥費0.6元可挽回損失15元,投人與產出比為1:25,是非常合算的事。如果發病率高于5%,效益比還要增加。所以要提倡科學地、有預見地算細賬,解除某些疑慮,增加科學用藥的知識。
適時用藥,本身也體現要早,因為病菌侵入植物有一個潛伏生長期,在此期內外觀常不顯示病狀。例如黑穂病,從種子發芽即侵人,直到抽穂時才出現病狀,此時再治,完全無效。如果使用的是單一保護作用的藥劑,一定要在病菌侵入作物之前噴藥保護,阻止病菌人侵。一旦病菌已經侵入,任何保護性藥劑都不應再用,施用后也無效。
一些內吸性、有作用的藥劑,也并非百病都治,更不會無論何時施藥都可發揮藥的防病效果。如葉斑病已在葉片上(或果實上)出現病斑,使用什么都不能使病斑消除,實際作物已經受害了。所以,即便是高效內吸劑也應較早應用,才可能發揮它們的保護、作用。
三、要對癥用藥,對病害特點不清楚,不隨便用藥。
什么病用什么藥,必須有針對性,才能少花錢,多收益,但卻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特別要提醒農民朋友:對癥,首先要知道預防的或防治的是什么病,認識不清或識別錯了,會導致以后后一系列的問題。其次,認準了或確定了需治的對象,還要考慮在哪個階段用藥,以哪種方式預防。第三,在眾多的殺菌劑中選用哪一類,哪一種。這一切都需具備相當的知識,如果自己尚未掌握上述技術,請多向當地農技部門或植物醫生請教,或在他們的指導下開展防治。
總之,對所用的藥劑不了解,對病害的特點不清楚,不能隨意選用殺菌劑。
四、根據殺蟲劑的作用特點按規定的方法施用。
關于殺菌劑的作用特點、作用方式、施用方法等有關內容,大家可以自行在網上搜索一下其相關內容。此處僅講在用時要遵守的原則。
1、專項防病。
對于種傳病、土傳病的種子處理,應根據主要防治對象,選用種衣劑及其種子的處理方法。
2、定時防治。
麥類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地帶流行頻率高,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在常發區應設定在麥類開花期定時防治。
3、一種病害要數次防治。
對果樹的葉部病或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等病,一個生育周期,均要數次防治,要求事先安排好防治次數及使用不同的藥劑。
4、同一作物有幾種病,要選用對各病針對性強的藥劑。
如稻瘟病與稻紋枯病,發生時期不統一,較難用藥兼治。但是,也應重視一藥多用,同時兼治,適用于廣譜的保護劑,或一些混合殺菌劑。如三唑酮防治麥病、水稻后期病。
5、分階段防治。
如對甘薯黑斑病,實行分階段處置,種薯上炕前要處理,秧苗拔起還要經過處置后在栽插。秋季薯窖要消毒。
6、輪換使用藥劑,提高防治效果。
輪換使用不同類型殺菌劑,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和減少病菌產生抗藥的幾率。
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施藥技術,也有多種藥品供選擇,除了農戶自己使用農藥外,還應關注所在區域的農藥應用情況,有助于提高防治水平。
五、一定要按照藥品標簽或說明書所規定的方法施藥。
1、、仔細閱讀說明書。
農藥標簽及其說明書是用戶首先要仔細閱讀并檢查的材料。
2、檢查標簽上的三個證號(簡稱三證)是否齊全。
若三證不齊全,有可能是假、劣產品。其中,三證包括:農藥生產批準證、農藥標準證、農藥登記證。
農藥名稱一般包括通用名、該產品的商品名。同一種藥,不同廠家的商品名不同,按規定標簽上應列出該藥的中文通用名。一般殺菌劑都是中文通用名稱,有的則附列出商品名。故讀標簽要認清是哪種藥。例如三環唑的商品名有好艷、比艷、豐登、克瘟靈等,混劑有兩個以上主要成分,因此,必須認清都是什么藥配制的,才不會用錯。
3、嚴格按規定的用藥劑量、方法施藥。
每一種殺菌劑的標簽都列出防治對象及使用量,要與登記的相一致。如果用戶不按所列的內容自行擴大防治對象,或加、減用量,因此發生事故的責任只能有自己承擔。
六、對新的藥劑應先試驗后推廣。
現階段許多企業開發出多種混劑,藥名新穎,也有正在國內試驗的國外品種,往往能吸引一些有強烈愿望的農民,希望新品種帶來好效益。筆者認為要通過實踐才能判斷新品種能否適用,施用是否。而這些工作都應先在專業部門進行,取得結果后,再把技術交給農民,并應在當地農技人員指導下試用,以減少l用藥不當的風險。
七、合理用藥,防止病菌對產生抗性或發生藥害。
自從發現了內吸殺菌劑并迅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不斷發生防治效果下降,要加大用量,甚至藥劑失效等報道,經過研究證實了是由于各類病菌對某些殺菌劑產生抗性所致。不合理用藥會誘發抗性的產生。病原菌是低等生物,它們適應性強,很容易產生遺傳上的突變,以利其自身的生存與繁衍。已經證實病原菌對內吸殺菌劑容易產生強抗性,若連續、長期、大范圍使用某一種內吸殺菌劑,就會發生抗藥現象,通過增加用藥量也不生效。我國已發生灰霉菌對多菌靈出現抗性,稻瘟菌對異稻瘟凈等藥有抗性,大棚中黃瓜霜霉菌對甲霜靈等出現抗性。現在已對抗性問題有了解決的途徑,即要用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替換使用。一種內吸殺菌劑在一個生長周期中,只限使用1-2次,能與保護劑輪換使用,能抑制菌株抗藥性的出現與發展。同一類的農藥如甲霜靈與噁霜靈,它們對菌類引致的抗性,有正交互性,所以不能用同類藥輪換。
病菌中有一些是容易產生突變的,例如灰霉菌、霜霉菌、疫霉菌、青霉菌、綠霉菌、白粉菌、銹菌、稻瘟菌、梨黑星菌等,在對這些病菌為害所造成的病害開展防治時,應重視選用藥劑,以及合理使用。
藥害是用藥不當產生化學對作物的傷害,一般是過量或因先后使用不同農藥,也有的是某些作物品種對敏感,也有的因濕度高,寒冷、多霧也容易引發一些藥產生對作物的傷害。對易產生藥害的作物,用藥應十分謹慎。
八、防止中毒事故。
殺菌劑中許多是低毒,但低毒不是,有許多藥對人的皮膚或粘膜有刺激作用,應用過程中均要求做好自身的防護有的產品屬高毒品種,如克百威、涕滅威等,盡管已經制成有效成分不高的顆粒劑,但毒性仍很高,要按規程操作。種子經過處理(包括種子包衣),已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飼料,應妥善保管,防止誤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