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我國重要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非常廣泛。但是在棉花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癥狀影響棉花的正常生長,其中凋萎枯死是比較令人頭疼的一種,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棉花凋萎枯死的有效防治技巧,供大家參考使用。
一是因黃萎病發生枯萎的棉田,黃萎病主要發生在多年重茬的重病地,初發病葉緣及葉脈間出現黃色斑塊,逐漸擴展,葉片失綠變淺,主脈及四周保持綠色,病葉出現掌狀斑駁,葉緣向下卷曲,葉片從下向上脫落。有時直至頂端。發病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適宜氣溫在25-28,濕度在80%以上,陰雨天多發病較重,雨水少、干旱年份發病較輕,夏季突遇暴雨,會出現急性萎蔫。這類的棉田的預防除應采取換地、調茬,更換抗病品種等措施外,藥劑防治宜采用枯草芽孢桿菌300倍液灌根,或克黃枯類農藥+葉面肥(如2%尿素水+0.5%磷酸二氫鉀)在發病初期進行噴霧防治,每7-8天防治一次,連噴3-4次。
二是因輪紋病發生枯死的棉田,輪紋病發病高峰期也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苗期、成株期也時有發生。發病初期葉片產生紅褐色小圓班,后擴展成不規則或近圓形褐色斑,有的成不明顯的輪文,病斑擴大四周有紫紅色病變,逐漸卷縮枯焦,起初由單株到點片死亡,發病嚴重大面積連片死亡;發病適溫度25攝氏度,27-30攝氏度均能發病,雨水多濕度大發病重。該病發病初期用丙環唑或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連續噴霧2-3次,可有效防治。
三是因紅葉枯病發生枯萎的棉田,紅葉枯病,屬生理性病害,生育中期發病,初期頂葉先變黃,逐漸變紅,由上而下、由里向外逐漸擴展,葉脈仍保持綠色、葉肉退綠產生像黃萎病一樣的病斑,但剖莖沒有病變。生育后期,病葉先變黃,后變紅,嚴重時葉柄基部失水干縮,葉片枯焦脫落,株頂干枯。這類棉田多處于連作棉田,因嚴重缺鉀、土壤瘠薄或營養失調造成,久旱遇暴雨容易爆發成災。此類棉田的預防與防治,應以培肥地力、增施有機肥和鉀肥為主,發病初期每個5-7天噴施一次2%的尿素水+0.5%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連噴2-3次,可得到緩解。
四是因中后期施肥不當造成凋萎的棉田,棉花進入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減退,部分高產棉田由于結鈴多、負擔重,往往由于后期追肥過量或追肥后遇大雨造成青枯。因此蓋頂肥,施肥不宜過量,一般畝施尿素5-7.5公斤為宜,不宜超過10公斤,施肥時間應在澆后或雨后追施,深施在大行中間,不要離根過近。后期有脫肥現象的高產田棉田,應進行葉面追肥,做為必要的補充,以減少根系負擔。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有關棉花凋萎枯死的防治措施,希望對大家種植棉花防治凋萎枯死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棉花都能遠離病蟲害的侵襲,茁壯成長,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