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環柄菇是一種常見的蘑菇,多發生在每年的6月—9月,野生于林間、草地,我國南北方都有分布。其產量與品質超過“高溫蘑菇”但比“高溫蘑菇”更易栽培,經濟效益更顯著,是一種具有開發前景的新型食用菌。
一、生物學特性
1、溫度。該菇屬高溫型真菌,菌絲在10—40℃均能生長,以25—26℃適;子實體發育溫度以20—28℃適,超過30℃也可正常出菇。
2、濕度。培養料含水量為65%時,菌絲長勢好,生長快。子實體發育要求相對濕度為70—85%,若濕度過高,會造成菇體腐爛。
3、二氧化碳。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高低對出菇和菇體生長均無不良影響。
4、光照。光線的強弱不影響菌絲體及子實體生長,這是該菇易管理的一大特點。
5、pH值(酸堿度)。pH值在2—12范圍內都可生長,以pH值6—8為合適,這是其他菇類所不及的。
二、栽培技術
1、季節安排。露地栽培,可安排在5—9月生產,若塑料大棚栽培可安排在4月中旬—10月生產。我國南北方溫度差異明顯,應根據本地氣候適當安排。
2、培養料配方與處理。選用新鮮無霉變的稻草等作物秸稈、廢棄菌糠、牲畜糞,粉碎曬干。配方:①各種草屑60%,牛糞18%,米糠20%,石膏與石灰各1%;②菌糠30%,草屑30%,牛糞30%,麩皮6%,石膏與石灰各2%;③草屑40%,牛糞38%,麩皮20%,石灰與磷肥各1%。拌料時將各種輔料混勻后再加入主料中,按料:水=1:1.2—1.3加水。培養料拌勻堆積4—6小時后裝袋。
3、裝袋。用17厘米×33厘米×0.04厘米或20厘米×45厘米×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袋,裝袋時邊裝邊壓緊,中央用直徑2厘米粗的木棍扎孔,然后用繩子把袋口扎上,在100℃的飽和蒸汽下保持14—16小時,降溫播種。
白環柄菇也可采用發酵料方法栽培。
4、接種與發菌。用塑料薄膜焊制一個長×寬×高約為300厘米×300厘米×300厘米的“蚊帳”式接種帳,四角用繩子吊起,底邊卷入用料袋壓住。當料袋溫度降到35℃以下時即可進行消毒接種。消毒接種方法:將菌種放入接種帳,帳門兩面不干膠粘貼密封,按2克/立方米的用量,從底邊放入“菇保一號”氣霧消毒劑,點燃,密閉熏蒸30分鐘,即可接種。接種時三人一組,一人將料袋口打開,一人用75%酒精浸泡過的接種鏟將菌種耙入料袋(菌種應覆蓋料層),一人搬運。接完菌種后將料袋轉入發菌室養菌。
發菌室在料袋未裝入前應消毒。地面用石灰水沖洗,四壁用濃石灰水涂涮后,將門窗關閉,用紙糊封縫隙,按15克/立方米的用量,用硫磺熏蒸24小時,然后打開門窗通風,待室內干燥后將菌袋轉入其中發菌。袋溫控制在20—38℃,好28℃左右。溫度高低可通過增減菌袋堆放高度加以調節。適溫下,一般25—30天菌絲可長滿袋。
三、出菇管理及覆土。菌絲長滿培養料后,應及時轉到出菇場,將菌袋表面老菌塊搔去,覆蓋1.5—2厘米的自然土,(含水量為65%左右),覆土后菌袋口蓋以濕報紙或薄膜。約3—5天后揭去覆蓋物,并在袋口面噴水,使泥土濕潤,同時對地面、墻壁四周及空間噴水,將空氣濕度提高到80—90%,經3—5天即可形成大量的原基。菇蕾形成后,不要直接對菇體噴水。一般5—15天即可采收。
四、采收加工。白環柄菇菌蓋大、脆嫩易碎,一般以體高達10—15厘米、菌蓋包住菌柄未開傘前采收為宜。采收時應整叢拔起,剪去菇根,擺放整齊,用塑料袋分裝成500—1000克/袋,運往市場銷售。也可制成干品或鹽漬品外銷。
五、采收后的管理。第1批菇采完后,清理料面,停水3—5天,使菌絲恢復生長。以后按前述方法噴水保濕又可繼續出第2批菇。一般可采4—6潮菇。生物學效率達100%。
六、病蟲害防治。在高溫高濕的盛夏栽培白環柄菇,極易發生病蟲害,應經常在菇場四周撒生石灰粉,每周噴灑一次二嗪農、敵敵畏或氯氰菊酯等。菇蕾生長期只宜使用氯氰菊酯,濃度為1:2000倍。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有關白環柄菇的栽培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白環柄菇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白環柄菇都能遠離病蟲害的侵襲,茁壯成長,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