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韭菜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疫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韭菜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韭菜疫病的防治要點,供大家參考。
疫病引起韭菜葉片、假莖、鱗莖和根部腐爛,抑制植株生長,減少養分貯存。疫病對棚室栽培的韭菜危害更大,防治不力,甚至造成韭菜大量爛死。
【癥狀】病原菌侵染葉片、葉鞘、根部和花莖等部位,引起腐爛。葉片和花莖多由中、下部開始發病,出現邊緣不明顯的暗綠色或淺褐色水浸狀病斑,擴大后可達到葉片的一半
以上。病部組織失水后收縮,縊細,呈蜂腰狀,葉片黃化萎蔫。濕度大時病部軟腐,上生稀疏的白色霉狀物。葉鞘出現暗綠色、淺褐色水浸狀腐爛,易剝離脫落。鱗莖、盤狀莖、根狀莖、須根等部位也表現淺褐色至暗褐色水浸狀腐爛。病株根毛明顯減少,很少發出新根,嚴重的根部腐爛,地上部分折倒或干枯。花莖受害也產生邊緣不明顯的水浸狀病斑,暗綠色或淺褐色,病部腐爛縊細,花莖萎蔫下垂。
【病原菌】為煙草疫霉,學名是一種卵菌。該菌寄主范圍較廣,侵染韭菜及其他蔥屬蔬菜、煙草、茄科蔬菜和多種果樹等。
【發病規律】病原菌在越冬病株上越冬,或者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韭菜發病后,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產生大量病原菌的繁殖體(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隨風雨和灌溉水傳播,著落在韭菜葉片上,在溫度適宜并有水滴存在時侵入韭菜,引起再侵染。在生長季節中重復發生多次再侵染,病株不斷增多。高溫高濕有利于疫病發生,發病***適溫度為25℃-32℃,降雨多,高濕悶熱時發病重。夏季是露地韭菜疫病的主要流行時期,夏季多雨年份發病發生大流行。以北京地區為例,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盛發期,以后隨降雨減少而流行減緩,10月下旬停止發生。重茬地、老病地、土質黏重、排水不暢的低洼積水地塊和大水漫灌地塊發病重,
扣棚韭菜因棚內溫濕條件適宜,晝夜溫差大,發病早,病勢發展快,受害重。北京地區3月中旬棚內溫度常超過25℃,若放風不及時,澆水過量,濕度增高,韭菜幼嫩徒長,可造成疫病大發生。4月底5月初不去棚膜,或在柵內套種喜溫蔬菜,疫病常局部嚴重發生。甘肅河西走廊設施韭菜多在12月下旬開始發病,3月中旬以后,隨著外部氣溫升高,設施內高溫高濕,韭菜容易徒長,發病也較為嚴重。
【防治方法】提倡輪作倒茬。育苗地和養茬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能灌能排的高燥地塊,3年內未種過蔥屬蔬菜和煙草疫霉的其他寄主植物。苗床應冬耕施肥休閑,春季細致整地做畦。栽植地亦應深耕,施入腐熟有機肥,摻勻細耙。南方雨水多,應做高畦,畦周圍筑水溝以便排水,做到大雨后不積水。
加強水肥管理,培養健株。應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澆足底水,幼苗期先促后控,輕澆勤澆,結合灌水施入氮肥2-3次,以促進幼苗生長,苗高12-15厘米后,應控水蹲苗。不追肥或少追肥,加強中耕除草,以培育壯苗,防止幼苗徒長倒伏。不從病田取苗,栽植健苗、壯苗,定植當年著重養根壯秧。
露地栽培的,要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做好雨季排澇。發病田塊應控制或停止澆水。栽植密度較大,田間郁閉的還可采取“柬葉”措施,即進入雨季前,摘去植株下層黃葉,將綠葉向上攏起并松松地捆扎,以避免葉片接觸地面并促進株間通風散濕。棚室栽培的要嚴格管理,適時通風換氣,降低溫度和濕度,避免或減少葉面結露。
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可選擇的農藥有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72.2%菌可凈(霜霉威)水劑600倍液等。間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除噴霧施藥外,也可在栽植時用藥液蘸根或雨季始期用藥液灌根。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有關韭菜疫病的防治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韭菜防治疫病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韭菜都能遠離疫病的侵襲,茁壯成長,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