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角斑病是棉花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棉花嚴重減產。那么棉花角斑病怎么才能防治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棉花角斑病的發(fā)病條件及防治技巧,供大家參考。
癥狀:民該病不僅為害棉苗,同時也為害成株的莖葉及發(fā)育中的棉鈴。苗期染病子葉受害呈水漬狀不規(guī)則形或圓形病斑,黑褐色,嚴重的子葉枯死脫落。真葉染病葉背先產生深綠色小點,后擴展成油漬狀,葉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時病斑沿脈擴展呈不規(guī)則條狀,致葉片枯黃脫落。莖染病現(xiàn)水現(xiàn)狀主病斑,后擴大變黑或腐爛,病部凹陷,病菌彎向一邊。頂芽染病形成“爛頂”,造成全株死亡。濕度大時,病部分泌出粘稠狀黃色菌膿,干燥條件下變成薄膜或碎裂成粉末狀。棉染病初生油浸狀深綠色小斑點,后擴展為近圓形或多個病斑融合成不規(guī)則形,褐色至紅褐色,病部凹陷,幼鈴脫落,成鈴部分心室腐爛。
病原:Xanthomonascampestrispv.malvacearum(E.F.Smith)Dowson稱油菜黃單胞菌錦葵致病變種(棉角斑病黃單胞菌),屬細菌。菌體桿狀,大小1.2-2.4×0.4-0.6((μm),一端生1-2根鞭毛,能游動,有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在PDA培養(yǎng)基上形成淺黃色圓形菌落。菌體細胞常2-3個結合為鏈狀體。該菌生長適曙25-30),***高36-38℃,***低10,50-51℃經10分鐘致死。但在干燥條件下可耐80℃高溫及-21℃低溫。該菌存有生理分化,已鑒定出18個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病原細菌主要在種子及土壤中的病鈴等病殘體上越冬,翌春棉花播種后借雨水飛濺及昆蟲攜帶進行傳播和擴散。該菌在棉鈴上借雨后寄主體表的水膜從表皮氣孔或裂縫及蟲傷等處侵入,在細胞間隙繁殖,破壞葉內的組織,經8-10天產生癥狀。病菌常通過病組織侵入到維管束,后到達種子,造成種子帶菌,鈴殼上的病菌隨病殘體落入土中,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該病以種子傳播為主,種子帶菌率6%-24%,在種子內部存活1-2年。長江流域棉區(qū)6-9月發(fā)生,7-8月進入盛發(fā)期,此間相對濕度高于85%,降雨次數多,降寸量大易發(fā)病;遇有臺風暴雨襲擊,發(fā)病重。海島棉易感病。
防治方法:(1)采摘完畢后及時棉田病株殘體,集中漚肥或燒毀。(2)精選棉種,合理密植,雨后及時排水,防止?jié)駳鉁,結合間苗、定苗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3)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4)提倡采用壟作或高畦,科學灌溉,嚴禁大水漫灌、串灌。及時中耕放墑。(5)種子處理。采取濃硫酸脫絨可消滅棉種短絨帶菌,具體方法參見棉花黃萎病。也可沿用“三開一涼”溫水(55-60℃)浸種半小時。(6)選用抗病品種。陸地棉中貸字棉系統(tǒng)抗性強,中棉也較抗病。(7)加強田間管理,在臺風、大雨過后,及時追肥,并噴灑1∶1∶120_200倍式波爾多液或25%葉枯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有關棉花角斑病的發(fā)病條件及防治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棉花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棉花都能遠離角斑病的侵襲,茁壯成長,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