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2018年氯化鉀進口大合同未能簽訂,“延期”帶來的炒漲效應再度發力,在下游滿是質疑與憂慮的聲音里氯化鉀價格繼續上行,截至7月底港口62%白鉀主流報價已漲至2300-2350元(噸價,下同)。但是,氯化鉀的這把火真的能越燒越旺嗎?
上半年進口量再創紀錄,但國產鉀產量大減,孰輕孰重?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氯化鉀進口量約為445萬噸,比去年同期多出50多萬噸,增幅近14%。但與此同時國產鉀減量明顯,據中肥網粗略統計上半年國產氯化鉀的產量只有280萬噸左右,比去年同期少了40多萬噸,降幅約13%。如此看來其實上半年供應量的變化并不太大,而需求其實是不太理想的,所以這應該也是春季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局面、而近幾個月的港存量一直高于去年同期的原因之一。
筆者按照近幾年的表觀消費情況進行了估算,如果下半年國產鉀的產量不能有效恢復(目前廠家們反饋的情況是不太可能),那么下半年的氯化鉀進口總量理論上需要達到300-400萬噸才能保證國內需求,而實際進口量偏多或偏少則將對價格走勢產生重要影響。也就是說,如果大合同最終的價格與猜測的沒有太大出入的話,馬上市場關注的焦點就要轉移到進口鉀的到貨速度和數量上了。
如果簽單價格高且到貨慢,那么氯化鉀將繼續上漲,62%白港口價格或將突破2400元關口;如果簽單價格不高但到貨速度很慢,那么價格也許不會立即回落;如果簽單價格不高且到貨速度很快,那么氯化鉀價格就很危險了;哪怕是簽單價格較高,而到貨速度也很快,氯化鉀價格一樣是危險的。上面的四種假設里,三個指向下落僅一個指向上漲,下游自然會擔憂。
國際漲價但緩慢,國內堅挺但不旺,大合同會簽多少?
目前國際鉀肥價格還在上行通道中,東南亞標準鉀到岸價270-290美元左右,而巴西地區大顆粒氯化鉀到岸價已達到320-330美元左右。照當前國際環境推算,我國大合同價格即使保持世界洼地的低位,可能至少也要漲個40美元左右。若按照6.83的匯率計算,那么未來港口62%白鉀的表觀成本可能會在2300元左右。
當前國內市場報價正從2300元向2350元邁進,邊貿、國產鉀的報價也都有所上調,這樣的局面表面上看似乎不利于大合同談判,會為我方施加壓力,其實倒不盡然。據了解6、7月份氯化鉀主流價格雖然保持著50元的月漲幅,但是銷售冷清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嚴重,很多下游都表示價格已高于預期,而自身行情不佳壓力很大,所以只能按需采購并適當減少了用量。若從這一角度來看,其實也有助于我方將大合同的漲幅鎖定在40美元以內。
環保有壓力,匯率有壓力,結構有壓力,環境有壓力……你迷糊不?
其實不光是大合同談判不明朗,很多很多其它因素也都不明朗,2018年的下半年注定又要摸著石頭過河了。環保壓力是幾乎所有地區的廠家都存在的,尤以河北等地更甚,那么后期是會適當緩解還是會更進一步呢,影響上游更多還是下游更多呢?匯率波動了一年,結果回到了6.8的原點,后期會怎么走?鹽湖資源被過度開采,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缺礦壓力,未來誰去誰留?中美貿易摩擦變幻莫測,兩敗俱傷的游戲會“玩”多久……有誰能說清楚哪個問題呢?而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其實也都或多或少會對大合同談判產生一定的影響。大合同談判遲遲難以難成,我們煎熬,談判的雙方也都在煎熬。
秋不降!冬降不?氯化鉀大合同需全力壓價!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短期內氯化鉀價格應該還是會保持堅挺甚至再有小漲的,也許支撐完秋季市場也說不準。但大合同不可能不簽,價格不可能太高,這一點也是基本可以確定的,因為那復雜的控股關系,因為國際產能的過剩與新產能的繼續增加,因為美元強勢導致的其他市場購買力的減弱。所以,秋季就是這樣了,冬儲和明春其實更令筆者擔憂。未來氯化鉀價格的走勢,最主要需關注的并不是大合同的價格,而是進口氯化鉀的到貨速度和數量!客觀考慮到長期市場的可能變化趨勢,氯化鉀大合同需全力壓價,進口商才能為農服務的同時也保證自己所需,否則一個不好可能又要陷入到虧損的泥潭。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