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南瓜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就是做成南瓜粥。而南瓜根腐病的發生,導致南瓜產量嚴重減產,甚至絕收。那么南瓜根腐病應該怎么防治呢?
1、南瓜根腐病流行原因
一是重迎茬嚴重。近幾年南瓜籽效益較高,南瓜種植面積迅速增加,沒有進行合理輪作,重迎茬面積大幅度增加,南瓜根腐病菌源在土壤、病殘體積累較多。二是沒有應用優良品種。一些農民自留種,造成南瓜長勢弱,抗病力差,根腐病嚴重發生,一些地塊甚至絕產。三是前茬長殘效藥害時有發生,一些農民在前茬噴施過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種植南瓜,造成南瓜發生藥害,尤其前茬為大豆作物,藥害更為嚴重。四是在河套地、低洼易澇地種植南瓜,遇雨大量積水,不能及時排水。五是種植密度過大,多采取壟壟種,行距65-70cm,株距大多數40-50cm,有的株行距更小,保苗株數超過2.85萬株/hm2,造成瓜秧之間嚴重遮蔭,通風透光不良。六是種植時間不合理,南瓜幼苗長勢弱,并且管理粗放。七是藥劑防治時間過晚。植株發病嚴重,甚至死亡時,才開始噴藥防治,錯過了防治時間。
2、南瓜根腐病發病癥狀
東寧縣在6月初開始發生此病害,病株地上部初期癥狀不明顯,后期葉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復,嚴重的則多數不能恢復而枯死;幼苗地表以下的根頸變褐腐爛,但不溢縮,病部維管束變褐,但不向上發展。南瓜根腐病以前常在幼苗期發病,近幾年在幼苗期、開花期、結果期陸續發生,甚至在南瓜結果成熟期,南瓜根頸逐漸變褐腐爛死亡,嚴重影響南瓜產量和品質。
3、南瓜根腐病侵染循環
南瓜根腐病病原為腐皮鐮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成為主要侵染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中越冬。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然后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低洼地、黏土地、連作地發病重,高溫、高濕有利于其發病。
4、南瓜根腐病防治措施
4.1選擇肥沃地塊種植
南瓜屬耐旱怕澇作物,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土質肥沃,產量高品質好。不能在遇雨積水、低洼易澇地塊種植南瓜,且重黏土、鹽堿地不宜種南瓜。種植在漫坡漫崗向陽坡地,選擇松軟的沙壤、輕黏土,土質疏松透氣,pH值為5.5-6.8微酸性土。前茬以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為好,大豆茬次之,忌與瓜類、甜菜、蔬菜作物重迎茬,輪作周期為2-3年。
4.2嚴格安排種植茬口
玉米茬種植南瓜,使用除草劑含莠去津成分(阿特拉津等),用量大于2000g/hm2,對下茬西瓜、南瓜、黃瓜等均有藥害,只能種植玉米、高粱。大豆茬種植南瓜,避免前茬使用過以下5類除草劑:磺酰脲類,如煙嘧磺隆(玉農樂)、噻吩磺隆(闊葉散、寶收)、氯嘧磺隆(豆磺隆);氯嘧磺隆(豆黃隆)種南瓜需間隔36個月、煙嘧磺隆種南瓜需間隔18個月;二苯醚類,如氟磺胺草醚(胺草醚、虎威)、三氟草醚(雜草焚)、乙氧氟草醚(果爾)、甲羧除草醚等種南瓜需間隔18個月;含有咪唑乙煙酸成分(普施特)種南瓜需間隔40個月;含有異惡唑草酮成分種南瓜需間隔18個月;含有異惡草松(廣滅靈、田得濟)成分種南瓜需間隔12個月。
4.3選用抗病品種
應選擇抗病品種進行種植,如樺南大白板、甘育一號、南白瓜一號、哈白一號、內蒙古一號等品種,這些品種特點是側枝少且弱,適合密植、產量高、抗性強,瓜籽橫徑12mm左右,縱徑22mm左右,百粒重38g,平均單瓜結籽300粒左右,高產。
4.4確定適宜播種密度
采用高畦寬行(也叫大壟栽培)種植,即70cm大壟,種1壟空1壟(1∶1)種植,播種規格(130-140)cm×45cm,每株營養面積在0.65m2左右,保苗1.5萬-1.8萬株/hm2。其優點是通風透光、降低病害發生率。
4.5選擇適宜播期,培育壯苗
南瓜播期確定的原則應為“播在霜前,出在霜后”,在土壤耕層10cm地溫穩定通過10℃時,播種比較適宜。南瓜從播種至出苗需5d左右,晚霜前5d左右播種,幼苗出土后晚霜已結束,防止幼苗遭遇低溫。、二、三積溫帶5月10—15日播種,第四、五積溫帶5月15—20日播種。
4.6及時用藥劑防治
南瓜根腐病一定要及時防治,在6月初就及時查田,發現有病害癥狀,及時用15%惡霉靈45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噴施防治,7-10d再噴1次,嚴重地塊用惡霉靈灌根。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的有關南瓜根腐病的病因、癥狀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對種植南瓜的朋友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南瓜高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