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了,蠅蟲也多了起來,面對擾人的蠅蟲,不少朋友想到了捕蠅草。但是針對捕蠅草的養殖技巧,很多朋友卻很迷茫,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捕蠅草的養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秘籍一:用深盆
根據棘地數十年的經驗,捕的根部幾乎不橫向發展,它們就一個方向,向下!
深盆就給它們發展的空間!根部發達了,捕也就容易養到大尺寸了。
而且深盆優點不僅僅在此。大家知道,每層土層水分的含量是不同的,土層越厚,不同的含水量的層面就越多。深盆由于高度的增加,給根部自己選擇合適水分的空間就增加了。不同長短的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不同層面提供植物的需要。
同時也增加了盆壁散熱的面積,對捕過夏特別有幫助,這樣,相對穩定的水分和土層溫度對捕的生長,是有好處的。
秘籍二:表面鋪苔蘚
看到這個秘籍,肯定有人要不屑的哼一聲了:這算什么秘籍啊?不急,聽我慢慢道來。
長話短說!好處有三
一:水分。種上苔蘚后,蒸發水分的面積肯定比盆面大,提供植物周圍的空氣濕度也大。
同時下雨后,或剛澆水后。盆土水分過多時,它也可以幫著吸收,揮發。盆土在太陽下偏干時,它也可以替盆土遮點陰,保點濕。那么有人問了,用水苔不一樣嗎?笨!我的捕講究的是粗放野養。嬌嫩的水苔能跟山妹子苔蘚比嗎?
二:鹽份。特別是腰水的朋友應該知道,由于虹吸的作用,礦物鹽會日積月累的堆積在盆土表面,所以希望粗放的苔蘚能幫著吸收點。
三:美觀。苔蘚的生命力很強的,給點水分就翠綠。襯托著漂亮的植物,是一道風景線。同時也避免了澆水或下雨后,雨打沙灘萬點坑的壯觀場景了。
秘籍三(上):土
地球人都知道,捕出問題,決大部分是水和土的問題。解決了這兩個大問題,養捕也就容易入手多了。
先說土,也就是介質。養捕所用的介質很多,水苔,泥炭,珍珠巖,顆粒土(包括赤玉,鹿沼,蘭石等等)。總之,介質含礦物鹽要低!介質的疏密度和含水能力,決定了你種植的方法。密度高的含水力好的,如純水苔,純泥炭。可以不腰水,澆水的間隔可以長點。相反介質顆粒大的,比較疏松的。就要經常注意水分的保持。
因為介質種類很多,各種混合配比后。棘地更沒法說清楚每種介質怎么用水了。(有的人說腰水好,有的人說腰水會掛。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腰水外的很多因素沒被考慮到。)但萬變不離其中。知道了原理,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勤于觀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我個人比較傾向于比較疏松的介質。多點空氣的流通對植物根部有好處。而且我是野放+腰水的。介質松,雨大了流得也快,水少了吸得也快。(水苔或純泥炭特別干的時候吸水反而慢)
秘籍三(下)水:
在養捕的過程中,相對于土,反而是水出現的問題更多。不達標的水就不說了,用那純粹是想換品種玩了。即使用的水達標,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問題。因為日積月累,礦物鹽還是會超標。
所以,日常維護應該圍繞“排鹽,降鹽”這個中心。這方面,棘地花了不少心事,也頗有心得的,也算是秘籍中的秘籍了。
1:腰水時,水分從底部被吸到盆面,再被蒸發。水分被蒸發了,而鹽份卻被留在了盆面。這樣日積月累,即使是符合標準的水,土的鹽含量還會越來越高,會對捕造成害。所以個辦法就是逆其道而行,從上面澆水!腰水幾天后,干一天,然后再多用點水從上面沖下去,從盆底流出。這樣不但能沖去些鹽份,還能把土中的舊空氣從底捕排出,新鮮的空氣吸入。好處前面說過了。就不再羅嗦了。
2:經常洗托盤和盆底。不段的蒸發,這兩個地方也會有鹽份積累。所以,手勤點,經常洗洗。
3:棘地的托盤比較高,下雨的時候,水會沒過土面,甚至一大半的捕都在水里。棘地一般不急著排水,泡他半天。美其名曰--洗土。曾經上過照片,有人驚問“這樣高的腰水,捕還行啊?當時棘地搖著羽毛扇,悠閑的晃著腦袋:山人自有妙用!哈哈哈!今天把底都漏給大家了。
4:棘地曾經看到公園湖面的漂流排上種著虞美人什么的植物,就順手拿了幾棵放在托盤里一起養,聽說那玩意凈化水質很不錯,葉面大又能夠提高空氣濕度。是不錯的東西。
總之,以上的排鹽工作應該安排在日常的管理中,棘地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大家燃燒自己的小宇宙,多想想,肯定有很多更好的辦法。
關于捕的光照問題,有些新的發現,也有些新的想法。
去過小蟲大棚的都看到過,蟲大俠的捕顏色鮮艷,光彩奪人。可是大棚的光照并不十分強烈,基本都有遮陽網照著。反而是暴曬過了的捕,到秋天是綠綠的,不容易紅了。所以,光照不是越強越好,還是要適度。適度的光照,穩定的環境也是養出漂亮捕的訣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