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培育過程中,容易發生干枯脫落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作赤腳。那么,菊花赤腳該如何防治呢?
菊花赤腳的防治措施
盆菊從扦插到開花的各個生長發育時期的特點不同,對于水分的需要也不同,不同的季節,盆菊澆水量及澆水次數也不同。盆菊澆水應掌握噴干則澆,澆則必透的原則,持續幾天過干或過濕,都容易引起葉片發黃,甚至脫落,形成“赤腳”。傍晚時盆土再干再澆1次,但不能澆足,澆水或降雨后,如有泥土濺到腳葉上,應及時噴水洗凈,可避免腳葉發黃及脫落。
盆菊喜肥,但如果施肥方法不當或肥液過濃。都容易引起徒長,使葉片稀疏,腳葉脫落。因此在施肥過程中,不能把肥液滴到葉片上,如果已沾污葉片,應用噴霧器噴清水洗凈以防止腳葉脫落。菊花施肥忌用單一肥料或濃肥,尤其在著生花蕾時,經常施用含氮的肥料,會使枝葉徒長,腳葉易脫落。施基肥時應結合多施些磷肥及鉀肥。7—8月高濕季節,不宜多施肥,只需6~7天在清水中加10%的肥液即可,自立秋后孕蕾開始到現蕾為止,肥水要充足,一般每周施1次稀薄的醬渣水,可有效防止腳葉脫落。
適當推遲扦插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