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極為廣泛。在大豆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大豆菌核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本文將位大家介紹大豆菌核病的癥狀及防治技巧。
大豆菌核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發生在大豆成株期。***早出現在主莖下部的分枝處,形成水漬狀病斑,形狀不規則,病斑向上、下擴展,呈淺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環繞莖部,使病部以上莖葉干枯,病株容易倒伏。發病部位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后變黑色,類似鼠糞,為病菌的菌核,很容易脫落。縱剖病稈,中空,可見黑色圓柱形菌核。干燥條件下病株縱向撕裂,維管束外露似亂麻。苗期染病莖基部褐變,呈水漬狀,濕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后病部干縮呈黃褐色枯死,稱苗枯。葉片、豆莢染病形成葉腐和莢腐。
病菌依靠菌核過冬,它散落在土壤中、病殘體上或混在種子間。春季,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成為田間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雨量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重迎茬或前茬向日葵,地勢低洼,密度過大或長勢過盛使田間郁閉的大豆田發病嚴重,7、8月份降雨多的年份發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