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是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此病一旦發生,會造成稻苗出苗慢,分蘗遲緩或不分蘗,株形簇立,根系發育不良等,那么該如何防治水稻赤枯病呢?
水稻赤枯病發病癥狀
赤枯病多發生在連年綠肥施用過多和有機肥料施用過多的水田禾苗,因秧苗素質差或稻株體內鉀含量不足,水稻分蘗初期時始發,受害植株發僵,分蘗少而小,葉片初期色濃綠帶黑,葉尖色紅,葉脈附近產生赤褐色的小斑,逐漸發展成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鐵銹狀斑點,嚴重時聚合成條狀或斑塊,稻株下部老葉尖部先產生斑點,向下逐漸變成赤褐色,全葉枯死,下部老葉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5-7天不能生長片葉,嚴重者全株只有少數新葉保持綠色,遠望似火燒狀。觀察稻株根部黑根多、白根少甚至無白根。
水稻赤枯病發生規律
發病內因主要是稻株缺鉀。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秧苗根系對鉀的吸收減少,營養比例失調,鉀、氮平衡被打破,稻株體內鉀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葉中的鉀轉移到新生葉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葉則表現出褐色的銹斑。盛夏不熱,氣溫低,降雨少,長時間的低溫寡照造成稻田水溫、土溫低,根系發育不良,水稻吸收鉀等營養元素的能力降低,誘發赤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