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植物必須的六種大量元素之首。碳占農作物有機質的58%,干物質的30%~35%。農作物所需的碳,主要由葉片氣孔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葉綠素的光合作用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組成農作物的組織結構。植物的根部也由土壤中的有機質直接吸收溶解于水的碳,輸入植物內部經另一性質的電化學反應形成。
糞肥曾經作為農業生產主要肥料,調節著土壤自然機能。近代以來化肥引進,在短期的效益過后,土壤問題日益嚴重。農民為了保證產量,連年增加對化肥的投入,農產品對化肥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然而化肥的過量使用并未能持續增加產量,土壤板結愈發嚴重,農產品抗病性降低。伴隨著惡劣的天氣、暖冬、寒冬等,農產品口味變質、產量持續下降、作物病蟲害困擾著農民,進入惡性循環。六十多年“化學農業”耕作,土壤喪失了自然機能,土壤板結日趨嚴重,這一切盡是源于,土壤中所含有的植物生長重要生命元素--碳,消耗殆盡。
植物的組織結構,特別是纖維素、糖分等等。在原生態環境中,億萬年來形成的各植物物種,都有各自從空氣中得碳和從土壤中得碳的某種比例。但在人工種植中,尤其是忽視有機肥偏施化肥的情況下,這種比例失衡了。這就出現了作物葉片變薄、莖干虛胖(干物質少)、口感差、容易發病和植株早衰等問題。這也反過來證明:作物氣孔吸收二氧化碳不能替代根部吸收水溶碳的作用。給農作物根部施加碳肥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