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又名落花生,長于滋養補益,有助于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由于受耕作制度改變、蟲源基數積累、氣候條件變化、綜防措施落實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花生田蠐螬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本文根據花生蠐螬的生活史及習性,分析其重發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方法,以為花生蠐螬的防治提供參考。
1蠐螬的生活史及習性
蠐螬成蟲即金龜甲,屬于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甲科。在新泰農業上發生危害的金龜甲主要有3種:大黑金龜甲、暗黑金龜甲、銅綠金龜甲。這3種金龜甲的生活史和習性,只是在越冬蟲態和發生高峰時間上稍有差別,其他大體相同。金龜甲在新泰地區1年發生1個世代,金龜甲的1個世代包括4種蟲態,即卵、幼蟲(也就是蠐螬)、蛹和成蟲(即金龜甲)。大黑金龜甲在其世代史中,幼蟲和成蟲均能在土壤中越冬,到4月中旬后,成蟲開始出土,6月上中旬后開始成群出現,并逐漸達到高峰。成蟲交配后7~9d開始產卵,產卵的高峰期在6月下旬,卵孵化變為幼蟲的高峰期在7月初,幼蟲發生危害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左右,化蛹高峰期在9月中旬左右,羽化的高峰期在當年10月。
成蟲主要取食作物葉片,特別是嫩綠葉片,形成缺刻或不規則的洞孔,成蟲具有趨光性和假死性,每天在黃昏時從土中飛出活動,在作物或樹葉上取食交配,黎明前飛回植物根際或松土中蟄伏。幼蟲(即蠐螬)是為害花生最重的蟲態,蠐螬在土中為害幼根及花生嫩果。咬斷幼苗的根莖,切口比較整齊,使植株枯黃,咬食嫩果成孔洞和泥罐狀。蠐螬的活動危害與溫濕度有很大的關系。在土溫15~22℃時達到危害盛期,隨著溫度的變化,蠐螬在土中也隨之上下活動。氣溫高時向土壤表層移動,氣溫低時向土壤深層移動。濕度也影響蠐螬活動,過于干燥、活動范圍小,蠐螬易于死亡,濕度過大,也會引起蠐螬死亡,因而適期灌溉可減輕蠐螬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