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又名土豆,是高產高效經濟作物之一。它適應性強,分布廣,用途多,是一種糧菜兼用型的蔬菜,與稻、麥、玉米一起被稱為全球四大農作物。馬鈴薯瘡痂病和早晚疫病是馬鈴薯生產中的重要病害。在馬鈴薯生產中,常因早晚疫病和瘡痂病的嚴重為害,給生產上造成很大的損失。廣大農民該怎么辦呢?
馬鈴薯瘡痂病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因產生大量木栓細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內,別于粉痂病。
菌體絲狀,有分枝,極細,尖端常呈螺旋狀,連續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圓筒形,大小1.2~1.5×0.8~1.0(um)。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后染病,當塊莖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則較困難。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
馬鈴薯早疫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褐黑色水浸狀小斑點,然后病斑逐漸擴大,形成同心輪紋并干枯。病斑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由于葉脈的限制,有時呈多角形。嚴重時病斑相連,整個葉片干枯,通常不落葉,在葉片上產生黑色絨霉。莖部病斑同葉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長圓形或梭形。塊莖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