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灰霉病是荷蘭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荷蘭豆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荷蘭豆灰霉病的藥劑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使用。
荷蘭豆灰霉病癥:狀露地種植的荷蘭豆苗或棚室或反季節栽培的荷蘭豆易發病,主要為害葉片、莖、莢。葉片染病始于葉端或葉面,初呈水漬狀,后在病部長出灰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荷蘭豆灰霉病病原:灰葡萄孢,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為稱富克爾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成叢地從菌絲體或菌核上生出,粗12-24微米,長280-550微米,長度變化大,灰色;分生孢子近球形,大小9-15×6.5-10微米;有時形成小分生孢子,無色,直徑3微米。
荷蘭豆灰霉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中營腐生生活,不斷產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條件不適病部產生菌核,在田間存活期較長,遇到適合條件,即長出菌絲直接侵入或產生孢子,借雨水濺射或隨病殘體、水流、氣流、農具及衣物傳播。腐爛的病莢、病葉、病卷須、敗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發病。菌絲生長溫限4-32℃,最適溫度13-21℃,高于21℃其生長量隨溫度升高而減少,28℃銳減。該菌產孢溫度范圍1-28℃,同時需較高濕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發,最適13-29℃;孢子發芽要求一定濕度,尤在水中萌發最好,相對濕度低于95%孢子不萌發。病菌侵染后,潛育期因條件不同而異,1-4℃接種后1個月產孢,20℃接種后7天即產孢;生產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條件下,只要具備高濕和20℃左右的溫度條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較多,為害時期長,菌量大,防治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