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立枯病病害一般在作物苗期均有發生,造成大面積病害蔓延,農民朋友應了解如何防治棉花立枯病。
如何防治棉花立枯病之癥狀,幼苗出土前造成爛子和爛芽。幼苗出土以后,則在幼莖基部靠近地面處發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繼則向四周發展,顏色逐漸變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擴大縊縮,切斷了水分、養分供應,造成子葉垂萎,最終幼苗枯倒。發病棉苗一般在子葉上沒有斑點,但有時也會在子葉中部形成不規則的棕色斑點,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
棉花立枯病如何防治之發病規律,病原菌由菌絲體繁殖,菌絲體在生長初期沒有顏色,后期呈黃褐色,多隔膜,這是立枯病菌最易識別的特征。發病規律以低溫多雨適合發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適土溫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漸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濕度越大發病越重。棉種萌發前侵染而造成爛種,萌發后末出土前被侵染而引起爛芽。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產生黃褐色病斑,病斑逐漸擴展包圍整個基部呈明顯縊縮,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莖基部以下的皮層均遺留土壤中,僅存尖紉的鼠尾狀木質部。子葉受害后,多在子葉中部產生黃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常脫落穿孔。此病發生后常導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莖基部及周圍、土面常見到白色稀疏菌絲體。播種過早,氣溫偏低,棉花萌發出苗慢,病菌侵染時間長,發病重。多年連作棉田發病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質粘重的棉田發病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