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果樹,在桑樹種植過程中,赤銹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桑樹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桑樹赤銹病的防治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桑樹有所幫助。
桑樹赤銹病北方以菌絲束在桑枝或冬芽組織內越冬。南方可以銹子器和銹孢子越冬。長江流域銹孢子抗寒力不強則不能越冬。枝條上的病斑多為非致病性壞死斑,只有與枝條特別接近的葉痕、芽鱗上的病斑才能致病。病斑上的菌絲侵入桑芽,翌春隨桑芽萌發,引致桑芽染病。桑芽的初侵染一般在4月,初侵染產生的銹孢子飛散到新梢和桑葉及花椹上進行多次再侵染。銹孢子形成溫限5—25℃,***適溫度13—18℃,相對濕度高于90%。若濕度低于88%銹孢子難于形成。氣溫高于30℃,濕度低于80%時,病害擴展緩慢或停滯。長江流域4—6月發病嚴重,黃河流域發病期在4—9月,我國南方溫暖地區在5—6月和9—10月進入發病高峰期。該病發生程度與品種及農業措施有關,山東的魯桑、實生桑、廣東的倫教40號發病重,湖桑發病則輕。新老桑樹混栽、春伐夏伐兼行、收獲葉不伐條、留枝留芽或出扦法收獲以及留大樹尾收獲的,都造成桑樹生育期間樹上留有綠葉,利于病菌存留和侵染,易發病。
此病又稱赤粉病、金桑、金葉等。分布在全國各植桑區。主要為害桑樹嫩芽、幼葉、新梢、花格等。嫩芽染病病部畸形或彎曲,桑芽不能萌發。新梢上的芽、莖葉、花模染病局部肥厚或彎曲畸變,出現橙黃色斑。葉片染病在葉片正背面微生圓形有光澤小點,逐漸隆起成青泡狀,顏色變黃,后呈橙黃色,表皮破裂,散發出橙黃色粉末狀的銹抱子,布滿全葉。故有“金!敝Q。新梢、葉柄、葉脈染病沿維管束方向呈縱條狀擴展,出現彎曲畸形,表面也都生有橙黃色銹子器,新梢上病斑逐漸變黑凹陷。桑花染病呈不規則膨大。桑根染病失去原來光澤,變黃后期也布有橙黃色粉末。
【防治方法】:(1)選用黃魯桑、湖桑等抗(耐)病品種。(2)剝除初侵染病芽,控制再侵染。一般在4月份分3次巡查,及時剝除病芽,早春要在“泡泡紗”狀將變黃色前突擊去掉病芽及病梢、病葉,清除初侵染源,可收顯著效果。(3)加強桑園管理。徹底夏伐,消除病菌在綠色組織里過渡存續的機會,可減少侵染和發。挥旰蠹皶r開溝排水,防止濕氣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