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惡苗病
發布時間:2014/3/10 17:25:58 瀏覽次數:21488次
水稻惡苗病又稱徒長病,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病谷粒播后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 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 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霉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濕度大時,枯死 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狀物,后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病輕的提早抽穗 ,穗形小而不實。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嚴重的變褐,不能結實,穎殼夾縫處生淡紅 色霉,病輕不表現癥狀,但內部已有菌絲潛伏。
水稻惡苗病形態特征
FusariummoniliformeSheld.稱串珠鐮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 ,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橢圓形,無色單胞,呈鏈狀著生,大小4~6×2~5(μm)。 大分生孢子多為紡綞形或鐮刀形,頂端較鈍或粗細均勻,具3~5個隔膜,大小17~28 ×2.5~4.5(μm),多數孢子聚集時呈淡紅色,干燥時呈粉紅或白色。有性態 Gibberellajikuroi(Saw.)Wr.稱藤倉赤霉,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藍黑色球形 ,表面粗糙,大小240~360×220~420(μm)。子囊圓筒形,基部細而上部圓,內 生子囊孢子4~8個,排成1~2行,子囊孢子雙胞無色,長橢圓形,分隔處稍縊縮,大 小5.5~11.5×2.5~4.5(μm)。
水稻惡苗病又稱徒長病,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病谷粒播后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 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 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霉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濕度大時,枯死 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狀物,后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病輕的提早抽穗 ,穗形小而不實。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嚴重的變褐,不能結實,穎殼夾縫處生淡紅 色霉,病輕不表現癥狀,但內部已有菌絲潛伏。
水稻惡苗病傳播途徑
帶菌種子和病稻草是水稻惡苗病病發生的初侵染源。浸種時帶菌種子上的分生孢子污 染無病種子而傳染。嚴重的引起苗枯,死苗上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到健苗,引起再侵 染。帶菌稻秧定植后,菌絲體遇適宜條件可擴展到整株,刺激莖葉徒長。花期病菌傳 播到花器上,侵入穎片和胚乳內,造成秕谷或畸形,在穎片合縫處產生淡紅色粉霉。 病菌侵入晚,谷粒雖不顯癥狀,但菌絲已侵入內部使種子帶菌。脫粒時與病種子混收 ,也會使健種子帶菌。
水稻惡苗病發病條件
土溫30~35℃時易發病,傷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較水育秧發病重;增施氮肥刺 激病害發展。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發病重。一般秈稻較粳稻發病重。糯稻發病輕。晚播 發病重于早稻。
水稻惡苗病防治方法
(1)建立無病留種田,選栽抗病品種,避免種植感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催芽不宜過長,拔秧要盡可能避免損根。做到“五不插”:即 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齡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3)病殘體,及時拔除病株并銷毀,病稻草收獲后作燃料或漚制堆肥。
(4)種子處理。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種,15~20℃時浸3天,25℃浸2天,水層要高 出種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2%福爾馬林浸悶種3小時,氣溫高于20℃用悶種 法,低于20℃用浸種法。或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100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 ~200g,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種50kg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 3天,每天翻種子2~3次。或用輝豐百克2ml對水5~6L,浸稻種3~4kg浸72小時或用 35%惡霉靈膠懸劑200~250倍液浸種,種子量與藥液比為1:1.5~2,溫度16~18℃浸 種3~5天,早晚各攪拌一次,浸種后帶藥直播或催芽。此外用20%凈種靈可濕性粉劑 200~400倍液浸種24小時,或用25%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浸種72小時,也可用80%強氯 精300倍液浸種,早稻浸24小時,晚稻浸12小時,再用清水浸種,防效98%。必要時也 可噴灑95%綠亨1號(惡霉靈)精品4000倍液。
水稻惡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帶病的種子或稻草,病菌就從秧苗的芽鞘或傷口侵入,引起秧苗發病徒長。帶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帶到大田,引起稻苗發病。防治方法有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不用帶菌稻草作苗床的覆蓋物和扎秧草。 (2)不種植感病品種,選用抗病、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3)用無...【查看詳情】
水稻惡苗病在水稻不同的生長時期表現癥狀不同,下面就水稻惡苗病在苗期及本田期的表現癥狀向大家介紹一下。 (l)苗期:病谷粒播后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多表現纖細、瘦弱、葉鞘拉長,比健株高出近1/3,色淡,葉片較窄,根系發育不良,即既典型的徒長型癥狀。少數表現比健株矮小。大部分病株在苗期即枯死,少數移栽后25天內枯死。 (2)本田期:有3種類型病株。 ①徒長型:病株表現葉鞘拉...【查看詳情】
水稻惡苗病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能發生,一般分蘗期發生最多。病苗比健苗高而細弱,葉片和葉鞘窄長,淡黃綠色,根部發育不良,根毛數目減少,有時有過度分根現象,病菌多于移栽前或移植后陸續死亡。 (1)品種與發病關系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水稻種子表面和菌絲體在種子內部越冬,一般均由帶病種子傳播。水稻品種間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從目前看,遼鹽系品種易感惡菌病。 (2)栽培與發病關系潛伏在稻草內的菌絲體和...【查看詳情】
水稻惡苗病是1898年由崛氏發現,以后澤田(1917)發現其由種子傳染,黑澤(1926)明確了是由該病原菌產生毒素而導致發病的。1935年范田等人研究證明病原菌產生的毒素是赤霉素。以后對這個病害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成為水稻有名的病害。 這個病害廣泛分布于所有種植水稻地區,在菲律賓和圭亞那稱為男稻。文獻記載,已有20多個國家發生這一病害。對這一病害引起的損失很少有人進行研究,日本的恰土和木村(...【查看詳情】
水稻惡苗病又稱徒長病,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病谷粒播后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霉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1)建立無病留種田,選栽抗病品種,避免種植感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催芽不宜過長,拔秧要盡可能避免損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齡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