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1 14:37:20 瀏覽次數:9644次
菊花霜霉病是危害菊花生長的重要病害之一,春秋季節發病較多,傳播范圍廣,需嚴加防范。
菊花霜霉病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嫩莖、花梗和花蕾,初病葉褪綠,葉斑不規則,界限不清,后變為黃褐色,病葉皺縮,葉背面菌絲稀疏,先為白或黃白色,后變淡褐或深褐色;春季發病致使幼苗生長衰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
菊花霜霉病發病規律:
病原為菊花霜霉菌。病菌以菌絲在病株上越冬,條件適宜時其孢子囊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連作、植株過密和生長衰弱時發病重。
菊花霜霉病防治措施:
(1)實行輪作。
(2)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棚室內衛生。種植不宜過密,增施磷、鉀肥。感病葉片、病莖和病花,減少侵染來源,注意通風降濕,可減少發病。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8%瑞毒錳鋅500倍液,或25%瑞毒與65%代森鋅按1∶2混合后的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在對菊花霜霉病進行防治的時候,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防治技術,下面是菊花霜霉病的具體防治方法: (1)加強肥水管理,防止積水及濕氣滯留。 (2)春季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抗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左右1次,共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查看詳情】
菊花霜霉病是怎么發生的呢?我們要詳細的了解菊花霜霉病的發病規律以及傳播途徑,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對菊花霜霉病進行防治。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部或留種母株腳芽上越冬,翌春2月中產生孢子囊借風飛散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9月下至10月上旬又發病,該病多發生在年均溫16.4℃、春季低溫多雨的山區,秋季多雨病害再次發生或流行;連作地、栽植過密易發病。...【查看詳情】
菊花霜霉病的危害不小,那么我們是否知道它是由什么病原菌導致發生的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菊花霜霉病的病原特征。 peronosporaradiidebary稱菊花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囊梗單生或叢生,由氣孔伸出,大小225—412×7.8—11.8(μm),主梗是全長1/2—3/4,冠部呈3—7次叉狀分枝,頂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銳角,頂枝長7.8—11.8μm,端細,基部稍粗...【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