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褐斑病
發布時間:2019/5/21 9:38:40 瀏覽次數:4099次
楊梅褐斑病,是一種危害楊梅由真菌引起的病變。
楊梅褐斑病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面上出現針頭大小的紫紅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呈淺紅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褐色,直徑4~8毫米。后期在病斑中央長出黑色小點,是病菌的子囊果。當葉片上有較多病斑時,病葉就干枯脫落,受害嚴重時全樹葉片落光,僅剩禿枝,直接影響樹勢、產量和品質。
楊梅褐斑病病原
據方華生等研究認為,該病菌屬子囊菌亞門、腔菌綱、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的真菌引起的,學名是Mycosphacrcalla myricac Saw.,病菌的子囊果埋在表皮下,孔口突出在表皮外,球形或扁球形,直徑是60~80微米,孔口直徑約7微米,內含8個子囊孢子,它在子囊內排成兩行,無色、雙胞,長橢圓形,成熟時上胞鈍圓稍寬,下胞稍尖,分隔處稍狹縮,大小為17~22微米×4.3~4.8微米。
楊梅褐斑病發生規律
病菌以子囊果在落葉或樹上的病葉中越冬,次年4月底至5月初,子囊果內的子囊孢子成熟,下雨后釋放出來的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子囊果散發子囊孢子的時間較長,從5月中旬到6月下旬,在病葉中均可查到子囊孢子。該病菌侵入葉片組織后,潛伏期可達3~4個月,在7~8月高溫干旱時停止蔓延,8月下旬出現新病斑,9~10月病情加劇,并開始大量落葉。該病一年發生1次,無再次侵染。該病菌在自然條件下,尚未發現無性孢子,但在PDA培養基上很容易產生。分生孢子器扁球形,直徑50~70微米,分生孢子卵圓形,無色、單孢,大小為7.3微米×9.6微米×3~5微米。
在生產實踐中,通過觀察與調查,認為影響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是:
①與5~6月雨水多少密切相關,雨水少、發病輕,反之發病重。
②在土壤瘠薄、缺少有機質的情況下,樹勢衰弱,容易發病。
③在排水良好的沙礫土或陽光充足的楊梅園發病較輕。
楊梅褐斑病,是一種危害楊梅由真菌引起的病變。楊梅褐斑病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面上出現針頭大小的紫紅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呈淺紅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褐色,直徑4~8毫米。后期在病斑中央長出黑色小點,是病菌的子囊果。當葉片上有較多病斑時,病葉就干枯脫落,受害嚴重時全樹葉片落光,僅剩禿枝,直接影響樹勢、產量和品質。楊梅褐斑病病原據方華生等研究認為,該病菌屬子囊菌亞門、腔菌綱、座...【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