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大象蟲
發布時間:2019/4/17 9:38:14 瀏覽次數:5587次
學名:Episomus kwanhsiensis Heller 鞘翅目,象甲科。別名大灰象、灌縣癩象。分布四川、廣西、江蘇、浙江、福建等省。
無花果大象蟲為害特點:
成蟲取食葉片,沿葉緣吃成缺刻。幼蟲取食桑根皮層乃至木質部,致桑根表皮出現縱橫不規則蛀道,嚴重的把桑根的皮層吃光,致形成層和篩管功能尚失,造成葉片變黃,樹勢衰弱或死亡。
無花果大象蟲形態特征:
成蟲雌體長13—14mm,雄稍小,體灰褐色,兩側白色。觸角12節膝狀,柄節長過眼后緣,索節7節,棒節4節,黑色。觸角溝指向眼。喙長于寬,復眼大、凸出;
前胸背板前緣截斷形,后緣二凹形,中溝不中斷,兩側有皺紋。小盾片圓形,鞘翅向前突出呈圓形。有退化的后翅,長10mm,寬3mm。雄蟲腹面末端有黑斑1個。
卵長1.2mm,橢圓形,白色至淺黃色。
幼蟲無足蠕蟲形,頭黃色,體白色,末齡幼蟲體長24mm,老熟后幼蟲體短縮,乳白色。
蛹長12—14mm,白色,頭曲向腹面,觸角柄節向后遮住復眼;頭部有棕色剛毛18根,前胸16根,中胸10根,腿節端部2根;腹部l0節。
無花果大象蟲生活習性:
有年生1代或2年1代兩種類型。前者成蟲8—9月出土產卵,幼蟲孵化后入土為害,以幼蟲越冬,翌年5月化蛹,6月羽化,又于8、9月出土產卵,完成一個世代。如四川三臺屬這個類型。2年發生l代的成蟲于4—5月出土產卵,幼蟲孵化后入土為害,當年以幼蟲越冬,翌年6月化蛹羽化,成蟲在土下進行二次越冬,第3年4、5月才出土為害,完成1個世代。有些地方這兩種情況都有。這樣一年就出現兩次成蟲出土高峰。4、5月出土的成蟲經數月才取食;6—9月出土的很快就上樹,在枝葉上取食葉片。交配后把卵產在樹干下雜草上或桑葉上,每卵塊有卵5—27粒,呈單層雙行排列。每雌一生***多可產卵2962粒,平均為514粒,卵期13—15天。幼蟲孵化后鉆入土中在根部取食,幼蟲期約30天。雨后成蟲出土多,斜坡地粘土桑園發生重。天敵主要有棕背伯勞(鳥)、螳螂、嚙小蜂等。
學名:episomus kwanhsiensis heller 鞘翅目,象甲科。別名大灰象、灌縣癩象。分布四川、廣西、江蘇、浙江、福建等省。無花果大象蟲為害特點:成蟲取食葉片,沿葉緣吃成缺刻。幼蟲取食桑根皮層乃至木質部,致桑根表皮出現縱橫不規則蛀道,嚴重的把桑根的皮層吃光,致形成層和篩管功能尚失,造成葉片變黃,樹勢衰弱或死亡。無花果大象蟲形態特征:成蟲雌體長13—14mm,雄稍小,體灰褐色,兩側白...【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