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霜霉病
發布時間:2018/8/9 9:24:11 瀏覽次數:7645次
煙草霜霉菌又稱藍霉病,是對外植檢對象。主要為害葉片。其生長繁殖,與環境條件尤其是溫度和濕度條件密切相關,在冷涼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和流行。
為害癥狀
幼嫩葉片發病,病葉直立;較大葉片發病初期形成黃色圓斑,后病斑中間下陷,背面產生灰色或藍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融合成褐色壞死大斑,病葉皺縮扭曲。常表現系統感染,煙株矮化凋萎。在花、蒴果上也出現病斑。
病原特征
PeronosporatabacinaAdam稱煙草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菌絲無隔,多核管狀。無性態產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樹枝狀,無色,長450~750µm,其上生有孢子囊。孢子囊卵圓形或檸檬狀,無色透明,大小17~28×13~17(µm)。產生孢子囊適溫15~21℃,30℃,2℃。孢子囊萌發適溫15~20℃,要求相對濕度高于95%,適為98.5%。
發病傳播
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并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發病煙苗產生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也可經農事操作、農具、煙葉、煙種等攜帶病菌傳播。未腐熟帶有病殘體的糞肥也可傳播。煙草霜霉病在16~23℃,夜間相對濕度95%以上,持續3小時就能形成孢子囊。霜霉菌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發病重。多雨、夜間結露利于霜霉病發生和流行。煙株密度大,低洼、排水不良煙田發病重。
經濟意義
由煙草霜霉菌引起的煙草霜霉病(TobaccoBlueMold)是煙草上的一種蔓延十分迅速的毀滅性病害,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煙草上的重要病害。此病于1891年首次在澳大利亞栽培煙草上發現,近百年來已傳播到除中國以外的65個國家和地區,持續為害著歐洲、美洲、北非、中東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的煙草,損失極其嚴重。此病在本世紀60年代初的歐洲和70年代末的北美,造成過兩次洲際大流行,導致數億美元的重大經濟損失,為近代植物病理學和植物檢疫學上的重大史實。我國自60年代將煙草霜霉病列為檢疫對象,迄今該病菌一直為我國危險性有害生物。
進入可能性
煙草霜霉病可在煙草的苗床期和大田期為害。局部侵染型的癥狀主要表現在葉部,葉片上有淺黃色病斑,氣候潮濕背面可見灰白霉層,病斑逐漸變褐、壞死、穿孔。煙株的芽、花器、根、莖和果實也均可受害。
病菌的孢子囊抗逆性強,卵孢子對熱的耐受性很強,據報道烤煙的溫度不足以滅活病菌的卵孢子。因此病菌可隨煙葉、煙苗、種子進入中國,可能性大。
病菌孢子囊萌發所需溫度為1-2℃,適溫度為14-21℃,溫度為35℃;孢子囊在5℃可發生侵染,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4-21℃,在35℃,8h內仍有侵染活性;孢子囊熱致死溫度為50℃,5min。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單個孢子囊可造成侵染率。
擴散途徑
煙草霜霉菌主要是以孢子囊隨風和氣流向周圍地區進行傳播擴散,它還可以隨種苗、種子和煙葉進行人為的傳播擴散。
氣流傳播是煙草霜霉病快速蔓延造成重大危害的主要途徑。孢子囊除了可隨風和雨水傳到附近的地塊外,還可隨氣流上升到云層,與云層一起漂流,隨氣流移動的孢子囊或自然沉降或隨雨水沉降到地面,遇到寄主即可進行侵染。
世界上很多科學家認為煙草霜霉病的發生流行主要是由孢子囊隨氣流從溫暖的越冬地區傳來引起的。北美近些年的發病被認為是從墨西哥和古巴西部傳來的,即在墨西哥和古巴西部越冬的病菌,早春產生孢子囊隨氣流逐步向北擴散傳入的。
帶病煙苗的異地種植是人為傳播病害的一個重要途徑。資料顯示,煙草病種子也可傳病。
由于煙草霜霉病主要為害煙草葉片,染病煙葉上的孢子囊和卵孢子隨煙葉運輸到異地,是該病進行人為遠距離傳播的另一途徑。因此,擴散可能性大。
煙草霜霉菌又稱藍霉病,是對外植檢對象。主要為害葉片。其生長繁殖,與環境條件尤其是溫度和濕度條件密切相關,在冷涼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和流行。 為害癥狀 幼嫩葉片發病,病葉直立;較大葉片發病初期形成黃色圓斑,后病斑中間下陷,背面產生灰色或藍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融合成褐色壞死大斑,病葉皺縮扭曲。常表現系統感染,煙株矮化凋萎。在花、蒴果上也出現病斑。 病原特征 peronospo...【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