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2/12 17:45:18 瀏覽次數:17120次
棉花黃萎病在我國南北方棉區都有發生,且發展蔓延迅速,危害極大,會導致棉花纖維品質變劣,造成嚴重減產。那么棉花黃萎病癥狀有哪些?棉花黃萎病怎么防治?棉花黃萎病防治方法有哪些?棉花黃萎病病用什么藥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一般在3—5片真葉期開始顯癥,生長中后期棉花現蕾開花后田間大量發病。初在植株下部葉片上的葉緣和葉脈間出現淺黃色斑塊,后逐漸擴展,葉色失綠變黃褐色,主脈及其四周仍保持綠色,病葉出現掌狀斑駁,葉肉變厚,葉緣向下卷曲,葉片由下而上逐漸脫落,僅剩頂部少數小葉,發生嚴重時,整張葉片枯焦破碎,脫落成光稈,蕾鈴稀少,棉鈴提前開裂,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細小新枝。縱剖病莖,木質部上產生淺褐色變色條紋。發病重的棉株莖稈、枝條、葉柄的維管束全都變色。秋季多雨時,病葉斑駁處產生白色粉狀霉層,即菌絲體及分生孢子。
Verticilliumdahliae稱大麗花輪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核、菌絲體、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也能在棉籽內外、病殘體、帶菌棉籽殼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條件適宜時,越冬病菌直接侵入或從傷口侵入根系,病菌穿過皮層細胞進入導管并在其中繁殖,產生的分生孢子及菌絲體堵塞導管,阻礙水分和養分的運輸。土壤中的病菌也可依靠田間管理、灌溉等農事操作進行擴散。此外,在濕度適宜時,病斑上長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亦可落入土壤,或隨氣流傳播到周圍。侵入期主要是在棉花2—6片真葉期,蕾期零星發生,花鈴期(7—8月)進入發病高峰期。適宜發病溫度為25—28℃,高于30℃、低于22℃發病緩慢,高于35℃出現隱癥。在溫度適宜范圍內,濕度、雨日、雨量是決定該病消長的重要因素。地溫高、日照時數多、雨日天數少發病輕,反之則發病重。在田間溫度適宜,雨水多且均勻,月降雨量大于100mm,雨日12天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發病重。多雨年份或適溫高濕條件發病重:連作棉田、施用未腐熟的帶菌有機肥及缺少磷、鉀肥的棉田易發病,大水漫灌常造成病區擴大。
病株各部位的組織均可帶菌,葉柄、葉脈、葉肉帶菌率分別為20%、13.3%及6.6%,病葉作為病殘體存在于土壤中是該病傳播重要菌源。棉籽帶菌率很低,卻是遠距離傳播重要途徑。病菌在土壤中直接侵染根系,病菌穿過皮層細胞進入導管并在其中繁殖,產生的分生孢子及菌絲體堵塞導管,此外病菌產生的輪枝毒素也是致病重要因子,毒素是一種酸性糖蛋白,具有很強的致萎作用。此外,流水和農業操作也會造成病害蔓延。
加強檢疫,防止病害擴散,無病區的棉種不能從病區調運,防止枯萎病及黃萎病傳入。種植抗病品種:實行大面積輪作倒茬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防病效果明顯。鏟除零星病區、控制輕病區、改造重病區:堅持連年病田的枯枝落葉和病殘體,就地燒毀,可減少菌源。不偏施氮肥,做好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提高抗病力。改善棉田生態環境,及時中耕除草,防止棉田濕度過大,忌大水漫灌。
播種前藥劑拌種是防治黃萎病的有效措施,苗期和蕾鈴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對未包衣的種子,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8%拌種;或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或用50%敵磺鈉可溶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每100kg種子用水2—3kg;也可用2%寧南霉素水劑100ml拌7kg棉種、1%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浸種24小時播種;或用0.5%氨基寡糖素水劑40倍液、0.2%的80%乙蒜素乳油藥液在55—60℃下浸種30分鐘后播種。在棉花2—6片真葉期,田間開始發病,可用下列藥劑及時施藥防治: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敵磺鈉可溶性粉劑800倍液;2%寧南霉素水劑500—6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水劑500倍液;2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300—5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0.05%核苷酸水劑300—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1500倍液;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6.2%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或 灌根,視病情7—15天后再灌1次。不但可較好地防治黃萎病,而且對棉花苗期其它病害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在棉花蕾鈴期,即黃萎病發生初期,可選用下列藥劑: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32%乙蒜素·三唑酮乳油13—17ml/畝;36%三氯異氰脲酸可濕性粉劑80—100g/畝;10億活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75—100g/畝,對水40—60kg;0.5%氨基寡糖素水劑4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800—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全田噴施;蛴12.5%多菌靈,水楊酸懸浮劑250倍液、25%丙環唑乳油10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500倍液灌根,每株200—250ml,每隔7—10天1次,灌根2—3次,對黃萎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兼治棉花葉部病害。
棉花黃萎病癥狀、發病規律、傳播途徑、防治方法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根據往年枯黃萎病常年發生規律,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聯合用藥防治棉花枯黃萎病,有效減少枯黃萎病為害。
棉花黃萎病的農業防治方法主要是從棉花選種、播種、生長、收獲及收獲之后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農業防治方法: (1)播種前和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和農作物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查看詳情】
棉花黃萎病的病菌以菌絲體的形態在病殘體或者土壤中過冬,到第二年感染棉花,在土壤中可存活8-10年之久。 棉花黃萎病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微菌核在種子、棉籽餅、棉籽殼、病殘體及混有病殘體的土壤、糞肥等處越冬,成為翌年初浸染源。病菌微菌核抗逆性強,能耐80℃高溫和-30℃低溫,土壤中可存活8~10年。病菌通過調運帶菌棉籽和棉籽餅進行遠距離傳播。田間還可通過土壤、糞肥、病殘體、雨水、灌溉水及農事...【查看詳情】
棉花黃萎病的致病機理是產生一種毒素影響棉花生長,同時還會造成棉花的導管堵塞,這就是黃萎病菌致病的主要原因。 棉花黃萎病病菌的致病性主要是產生致病毒素和導管堵塞所致。已經查明黃萎病菌所產輪枝菌素(vd-toxin)是致萎的主要原因,vd是一種蛋白質—脂類—多糖(plp)復合物,其主要成分是酸性糖蛋白,蛋白質和糖的含量分別為85.26和14.74。輪枝菌素對寄主體內co2的固定、水的光解、輔酶i...【查看詳情】
棉花黃萎病的病菌變異性較大,經常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產生新的生理分化類型,我國根據棉花品種的不同把棉花黃萎病的病菌分為三種生理型。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圣金峽谷棉區發現的t-1(后改為t-9)落葉型菌系,其毒力大于該地采集的ss-4非落葉型菌系10倍,是現今世界上毒力最強最危險的菌系。黃萎病菌存在0、1、2號3個生理小種,0號小種致病力弱,2號致病力強,1號致病力中等。我國根據10個菌系在海島棉、陸...【查看詳情】
棉花黃萎病耐高溫性較強,而且在零下30度的情況下還能存活,非常難治理,可以說是棉花病害的頑疾。 大麗輪枝菌在10~30℃均可生長,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5℃,33℃絕大多數菌株不生長,但有些菌株耐高溫的能力較強,在33℃下仍能緩慢生長。由于微菌核具有厚壁,其內又含有大量脂肪,故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強,能耐80℃高溫和-30℃低溫,所以一旦定殖下來,很難根除。微菌核萌發適溫為25~30℃,在...【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