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田大灰象
發布時間:2018/6/12 10:46:00 瀏覽次數:1722次
昆蟲名,屬鞘翅目,象甲科。為害煙草、棉花、玉米、花生、馬鈴薯、辣椒、甜菜、瓜類、豆類、麻類、紫穗槐、洋槐、桑、加拿大楊等。分布于東北、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以成蟲于5~6月間為害煙草,取食煙葉,造成缺刻,嚴重的把整株葉片吃光。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約10毫米,灰黃色,有光澤,密被灰白色鱗片。頭部和喙密被金黃色發光鱗片,喙粗且寬,具縱溝3條,觸角柄節較長,末端3節膨大呈棍棒狀。前胸背板寬大于長。鞘翅卵圓形,中間有一白色橫帶,每一鞘翅具10條刻點溝,中部有褐色云斑。后翅退化。足腿節膨大,前脛節內緣具一列齒突。
卵
長約1毫米,寬0.4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近孵化時乳黃色。
幼蟲
初孵幼蟲體長約1.5毫米,近老熟時約14毫米,乳白色。頭部米黃色。
蛹
長9~10毫米,長橢圓形,乳黃色。后足為鞘翅覆蓋,鞘翅達于后足第3附節基部。尾端向腹面彎曲,其末端兩則各具一刺。
生活習性
成蟲不能飛,4月中下旬從土內鉆出,群集于幼苗取食。成蟲主要靠爬行移動。5月下旬開始產卵,成蟲把葉片沿從兩側向內折合,將葉黏成餃子形,卵產于折葉內,毎雌平均產卵702粒,每次產卵數十粒,黏在一起成為塊狀。6月下旬陸續孵化,孵化后落地,鉆入土中。幼蟲期生活于土內,取食腐殖質和須根,對幼苗為害不大。隨溫度下降,幼蟲下移,筑土室越冬。翌春越冬幼蟲上升表土層繼續取食,春季中午前后活動盛,夏季在早晨、傍晩活動,中午高溫時潛伏。6月下旬幼蟲開始化蛹,7月中旬羽化為成蟲。
病原物
(1)形態:
①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1334~1814)微米×(14~20)微米,頂部具分枝1~2個,分枝頂端著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似葡萄穗狀。
②分生孢子。圓形或近圓形,單胞,大小(8.3~14)微米×(8~12)微米。
(2)特性:病菌發育適溫10~23℃,30~32℃,4℃,適濕為持續90%以上的高濕條件。
侵染循環:病原以菌核或菌絲在病殘體上越冬。春天,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有時亦可直接產生孢子。發病后,病部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擴散。
發生因素:低溫高濕環境有利于發病。植煙密度過大,煙田排水不暢時發病重。
發生規律
(1)發生世代:東北地區毎2年發生1代,浙江一年發生1代。
(2)越冬及蟲源:2代區第1年以幼蟲越冬,翌年以成蟲越冬,越冬成蟲大都在60~8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幼蟲在40厘米左右的土中越冬,均在耕作層以下。
昆蟲名,屬鞘翅目,象甲科。為害煙草、棉花、玉米、花生、馬鈴薯、辣椒、甜菜、瓜類、豆類、麻類、紫穗槐、洋槐、桑、加拿大楊等。分布于東北、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以成蟲于5~6月間為害煙草,取食煙葉,造成缺刻,嚴重的把整株葉片吃光。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約10毫米,灰黃色,有光澤,密被灰白色鱗片。頭部和喙密被金黃色發光鱗片,喙粗且寬,具縱溝3條,觸角柄節較長,末端3節膨大呈棍棒狀。前胸背板寬大于長。鞘翅卵圓...【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