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黑心病
發布時間:2017/8/5 9:02:23 瀏覽次數:7107次
菠蘿果實是由許多小果組成的聚合果。該病初在小果的近果軸處出現半透眀水漬狀黃褐色小斑點;隨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褐斑的果眼數增加,面積擴大,顏色加深,病斑擴展超出果眼,沿果軸連成一片;果軸和果肉幾乎全變為褐色。
菠蘿黑心病癥狀
黑心病的病果初期癥狀與黑腐病Thielaviopsisparadoxa、酸腐病Pectobacteriumcarotovora和酵母發酵病相似,且長有并發現象,較易混淆。與其區別主要有:黑心病病果仍保留菠蘿特有的風味和芳香,無異味,不腐爛,很難從外觀上區別病健果。
酸腐病一旦染病,病組織迅速腐爛,同時產生一種難聞的酸臭味,榨出的果汁因細菌的存在而呈不透明云霧狀。酵母發酵病果內部組織軟化,產生氣體,病部常有大量泡沫狀粘液流出,并散發出濃郁的酒糟味,僅剩下一空殼,且此病是夏季發生嚴重。
菠蘿黑心病病因
該病病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確,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由低溫引起的生理失調癥,22~25℃以下的低溫可導致該病,高于25℃則不發生。國外有學者認為菠蘿對黑心病的敏感性始于田間,而收獲后的環境只是加強了這種敏感性。田間低溫可能引起代謝的某些變化,產生一種導致黑心的前體物(Precursor),收獲后繼以低溫(4~8℃)貯運,促使前體物累積。若接著在20℃高溫下7天,前體物會轉變成毒物,導致黑心。
但如果再繼續在低溫下貯藏,前體物又會停止合成并轉變為的化合物。這種毒物,可能是褐色的酚鹽化合物。我國譚興杰等(1989)認為誘導菠蘿黑心病的因子,除低溫外,還有赤霉素(GA3)。
在國外,黑心病指由菠蘿果實生長及貯運過程中低溫導致的病害,果實外部無癥狀,但剖開后,緊靠中軸的果肉變褐,甚至變黑,故又稱內部褐變病。如何防治菠蘿黑心病? 如何防治菠蘿黑心病? (1)選用抗耐病品種。目前種植的品種不多,耐病品種更少。唯南園五號是抗性較好的鮮食種,但果形稍小,有一定的推廣難度。 (2)栽培防治。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以土雜肥為主,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常用氮、磷...【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