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立枯病
發布時間:2015/7/10 16:56:19 瀏覽次數:22286次
西瓜立枯病多發生在秧苗的中、后期。西瓜種子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爛種,剛出土的幼苗后受害,莖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病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正常,當病斑繞莖一周時,病部凹陷,莖基部干枯縊縮,幼苗倒伏死亡。中期以后的幼苗,因莖部已木質化,故莖基部雖然發病,病苗仍直立不倒,故名立枯病,在濕度大的條件下,被害部位長出白色霉層,稍大病苗的病部產生蛛網狀淡褐色霉層。
病原
病原物為絲核菌屬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ühn,屬半知菌亞門。菌絲有隔膜,初期無色,老熟時淺褐色至黃褐色,分枝處成直角,基部稍縊縮。病菌生長后期,由老熟菌絲交織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質地疏松,表面粗糙。有性階段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屬擔子菌亞門。自然條件下不常見,僅在酷暑高溫條件下產生。擔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長橢圓形,頂生2-4個小梗,每個小梗上產生1個擔孢子。擔孢子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為6-9微米×5-7微米。除西瓜外,還可為害甜瓜等160多種植物。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殘體上越冬,腐生性較強,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混有病殘體的未腐熟的堆肥,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絲體和菌核,均可成為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通過雨水、流水、沾有帶菌土壤的農具以及帶菌的堆肥傳播,從幼苗莖基部或根部傷口侵入,也可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
病菌生長適溫為17-28℃,l2℃以下或30℃以上病菌生長受到抑制,故苗床溫度較高,幼苗徒長時發病重。土壤濕度偏高,土質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發病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發病。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嚴格選用無病菌新土配營養土育苗。
(2)苗床土壤處理可用40%亞氯硝基苯和50%福美雙混用,比例1∶1,或用40%拌種雙,每平方米用藥8克,與細土混勻施入苗床。
(3)實行輪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可減輕發病。
(4)秋耕冬灌,瓜田秋季深翻25~30厘米,將表土病菌和病殘體翻入土壤深層腐爛分解。
(5)土地平整,適期播種。一般以5厘米地溫穩定在12~15℃時開始播種為宜。
(6)加強田間管理。出苗后及時剔除病苗。雨后應中耕破除板結,以提高地溫,使土質松疏通氣,增強瓜苗抗病力。
2.種子處理。
(1)藥劑拌種,用藥量為干種子重的0.2%~0.3%。常用農藥有拌種雙、敵克松、苗病凈、利克菌等拌種劑。
(2)種衣劑處理:種衣劑與瓜種之比為1∶25或按說明使用。
3.生物防治。
山西農業大學應用康氏木霉防治立枯病有一定效果。
4.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噴灑64%殺毒礬鎂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猛鋒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
西瓜立枯病低溫潮濕的環境易發生,常在春季與猝倒病相伴發生,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樣普遍。初發病時在苗莖基部出現橢圓形褐色病斑,葉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復,以后病斑漸凹陷,發展到繞莖1周時病部縊縮干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狀。西瓜立枯病有什么防治措施呢? 西瓜立枯病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嚴格選用無病菌新土配營養土育苗。 (2)苗床土壤處理可用40%亞氯硝基苯和50%福美雙...【查看詳情】
西瓜立枯病發生會呈立枯狀,導致瓜苗漲勢不好,進而影響產量和正常生長,那么西瓜立枯病的發病條件是什么呢? 西瓜立枯病發病條件: 立枯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耕作栽培技術、土壤、種子質量等密切相關。 1、瓜種播種入土壤中后,若遇低溫多雨,特別是遇寒流,常誘發爛根。 2、瓜種不飽滿,生活力弱,播后出苗慢,易遭受病菌侵染。 3、多年連作的瓜田,或再施入未腐熟的圈肥,土壤中病菌積累...【查看詳情】
西瓜立枯病多發生在秧苗的中、后期。西瓜種子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爛種,剛出土的幼苗后受害,莖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病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正常,當病斑繞莖一周時,病部凹陷,莖基部干枯縊縮,幼苗倒伏死亡。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嚴格選用無病菌新土配營養土育苗。 (2)苗床土壤處理可用40%亞氯硝基苯和50%福美雙混用,比例1∶1,或用40%拌種雙,每平方米用藥8克,與...【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