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黑斑病
發布時間:2014/8/23 9:39:33 瀏覽次數:11663次
花生黑斑病為害癥狀:
該病的癥狀與褐斑病大致相似,一般比褐斑病小,近圓形或圓形,暗褐色至黑褐色,葉片正反兩面顏色相近。病斑周圍通常沒有黃色暈圈,或有較窄、不明顯的淡黃色暈圈。在葉背面病斑上,通常產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菌子座,呈同心輪紋狀,并有一層灰褐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嚴重時,產生大量病斑,引起葉片干枯脫落。葉柄和莖桿發病,病斑橢圓形,黑褐色,病斑多時連成不規則大斑,嚴重的整個葉柄和莖桿變黑枯死。黑斑病與褐斑病癥狀相似。但田間發生時期一般較褐斑病晚。黑斑病病斑小,病斑周圍沒有黃暈或黃暈不明顯;而褐斑病病斑大,病斑周圍的黃暈寬且明顯。
花生黑斑病傳播途徑:
病原為暗擬束梗霉屬半知菌亞門。有性態為伯克利球腔菌,子囊菌亞門。
(1)形態。分生孢子梗褐色至暗褐色,粗短,末端屈曲,多數無隔膜。分生孢子橄欖色,倒棒狀,較粗短,具1-8個隔膜。
(2)特性。病菌生長適溫為25-28℃。高濕有利于產孢和孢子萌發。
花生黑斑病侵染循環:
(1)越冬。病菌以菌絲體或分孢座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莢、莖桿表面越冬。
(2)侵入。第二年合適條件時,越冬分生孢子或菌絲直接產生的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為初侵染與再侵接種體,從寄主表皮或氣孔侵入致病。病斑首先出現在靠近土表的老葉上。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成為田間病害再侵染源。在南方產區,春花生收獲后,病殘株上病菌又成為秋花生的初侵染源。
花生黑斑病發生規律:
(1)品種因素。一般以直生型品種較蔓生型或半蔓生型品種發病輕。葉片小而厚、葉色深綠、氣孔較小的品種病情發展較緩慢。
(2)氣候因素。適溫高濕的天氣,尤其是植株生長中后期降雨頻繁,田間濕度大或早晚霧大露重天氣持續有利發病。
(3)栽培因素。連作地、沙質土或植地土壤瘠薄,或施肥不足,植株生勢差發病也較重。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