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囊蓑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18/9/18 9:49:59 瀏覽次數:1725次 文章來源:白囊蓑蛾
白囊蓑蛾屬鱗翅目蓑蛾科,又名白囊袋蛾、白蓑蛾、白袋蛾、白避債蛾、棉條蓑蛾、橘白蓑蛾。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廣西、臺灣等省、自治區。主要寄主有李、杏、梅、柑橘、茶、油茶、桃、蘋果、梨、枇杷、柿、棗、石榴、栗、核桃等果樹及藥用植物。以幼蟲取食為害葉片、嫩枝和果皮。
形態特征
成蟲雌蛾體長9~16毫米,蛆狀,足、翅退化,體黃白色至淺黃褐色,微帶紫色。頭部小,暗黃褐色。觸角小,突出。復眼黑色。各胸節及第1、第2腹節背面具有光澤的硬皮板,其中央具褐色縱線,體腹面至第7腹節各節中央皆具紫色圓點1個,第3腹節后各節有淺褐色叢毛。腹部肥大,尾端收小似錐狀。雄蛾體長6~11毫米,翅展寬18~21毫米,淺褐色,密被白長毛。尾端褐色,頭淺褐色。復眼黑褐色,球形。觸角暗褐色,羽狀。翅白色透明,后翅基部有白色長毛。
卵橢圓形,長0.8毫米,淺黃色至鮮黃色。
幼蟲體長25~30毫米,黃白色。頭部橙黃色至褐色,上具暗褐色至黑色云狀點紋。各胸節背面具硬皮板,褐色。中、后胸分成2塊,上有黑色點紋。第8、第9腹節背面具褐色大斑,臀板褐色,有胸腹足。
蛹黃褐色,雌蛹長12~16毫米,雄蛹長8~11毫米。
護囊灰白色,長圓錐形,長27~32毫米,絲質緊密,上具縱隆線9條,表面無枝和葉附著。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低齡幼蟲于護囊內在枝干上越冬。翌春幼蟲在寄主發芽展葉期開始為害,6月老熟化蛹。蛹期為15~20天,6月下旬至7月羽化,雌蟲仍在護囊里,雄蟲飛來交配。卵產在護囊內,每頭雌蟲可產卵千余粒,卵期為12~13天。幼蟲孵化后爬出護囊,爬行或吐絲下垂分散傳播,在枝葉上吐絲結護囊,常數頭在葉上群居食害葉肉。隨幼蟲生長,護囊逐漸擴大,幼蟲活動時攜囊而行,取食時頭胸部伸出囊外,受驚擾時縮回囊內。經一段時間取食后便轉至枝干上越冬。天敵有寄蠅、姬蜂、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
結合田間管理,及時摘除蟲囊并銷毀。
化學防治
(1)在低齡幼蟲盛期,用50%甲胺磷或25%廣克威或20%滅多威乳油1500倍液,或5%來福靈2500倍液,均勻噴霧。[1]
(2)注意保護寄生蜂等天敵昆蟲。
(3)掌握在幼蟲低齡盛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巴丹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4)提倡噴灑每8含1億活孢子的殺螟桿菌或青蟲菌進行生物防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