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4/21 17:36:37 瀏覽次數:2687次 文章來源:玉米棉鈴蟲
玉米棉鈴蟲在我國由北向南一年可發生3-7代,在華北大部分地區一年4代,以滯育蛹越冬。玉米棉鈴蟲代成蟲始見于6月上中旬,中下旬盛發;第二代成蟲始見于7月上中旬,盛發于中下旬;第三代成蟲始見于8月上中旬。以第四代滯育蛹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對黑光燈趨性強,對半枯萎的楊樹枝把也有很強的趨性,成蟲產卵量平均1000余粒,在生長旺盛且抽穗早的玉米田比長勢差的玉米田產卵量明顯多。
玉米棉鈴蟲產卵部位多在雌穗剛吐出的花絲上和剛抽出的雄穗上。幼蟲孵化后先食卵殼,以后取食幼嫩的葉片、花絲與雄穗。幼蟲3齡前多在外面活動為害,這是施藥防治的有利時機,3齡以后多鉆蛀到苞葉內為害果穗,取食量和對玉米穗的危害程度明顯比玉米螟大。由于近年來棉鈴蟲抗藥性不斷增強,給化學防治帶來了一定困難。幼蟲共6齡,末齡幼蟲入土化蛹。玉米棉鈴蟲喜中溫高濕,各蟲態發育的適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為70%-90%,6-8月份降水量達100-150毫米時,利于棉鈴蟲的嚴重發生。在黃淮海地區,玉米穗期棉鈴蟲的發生程度受棉田3代棉鈴蟲種群數量的影響。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