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干旱后突降暴雨,田間濕度大,病菌浸染率高,發病迅速,由發病到倒折僅需2天。一般年份發病率10%~20%,嚴重年份達20%~30%,個別地區高達50%~60%,減產25%,重者甚至絕收。
發病癥狀
細菌性莖腐病多在玉米開始拔節時發生,主要危害中部葉莖和葉鞘,玉米10片葉時,葉梢上出現水漬狀腐爛,病組織開始軟化,散發出臭味。葉鞘上病斑呈不規則形,邊緣淺紅褐色,病健組織交界處水漬狀尤為明顯。
濕度大時,病斑向上下迅速擴展,嚴重時植株常在發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黃褐色腐臭菌液。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殘體上,自植株的氣孔或傷口侵入。高溫高濕,害蟲危害造成傷口時發病嚴重。
傳播途徑
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從植株的氣孔或傷口侵入。玉米60cm高時組織柔嫩易發病,害蟲危害造成的傷口利于病菌侵入。此外害蟲攜帶病菌同時起到傳播和接種的作用,如玉米螟、棉鈴蟲等蟲口數量大則發病重。
發病條件
高溫高濕利于發病;均溫30℃左右,相對濕度高于70%即可發病;均溫34℃,相對濕度80%擴展迅速。
地勢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施用氮肥過多,傷口多發病重。輪作,高畦栽培,排水良好及氮、磷、鉀肥比例適當地塊植株健壯,發病率低。
防治方法
(1)近年該病上升與部分育種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條件改變有很大關系。因此,選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雜交種是首要防治措施。
(2)引致莖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長勢較弱的植株。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濕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壯,減少莖腐病。
(3)合理輪作,深翻土地,病殘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必要時于發病初期剝開葉鞘,在病部涂刷石灰水。用熟石灰1kg,對水5~10kg涂刷有效。
(5)在玉米喇叭口期噴灑25%葉枯靈或20%葉枯凈可濕性粉劑加60%瑞毒銅或瑞毒鋁銅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有預防效果。
(6)發病后馬上噴灑5%菌毒清水劑600倍液或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防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