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民朋友誤認為玉米播種越早越好,往往會造成出苗不好。玉米種子一般在6℃一7℃時即可發芽,但發芽極為緩慢,播種過早,早春氣溫變化劇烈,種子萌發后容易受凍害而喪失生活力,降低出苗率。
另外,播種過早,玉米種子發芽時間較長,就容易受到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爛,引起爛種缺苗。這種情況在發芽勢較弱的品種種子上表現尤為突出。玉米的適宜播種期因各地的氣候不同,時間也不完全相同,需要認真掌握。通常以土壤表層5~10厘米溫度穩定通過10℃以上時為播種適期。
一、影響播種期的因素
1、溫度
低溫不利玉米出苗,有時還會造成凍害,而秋霜凍往往使果穗不能正常成熟,影響產量和品質。在其他條件適宜時,玉米發芽、出苗主要決定于環境溫度的高低。水分和氧氣適宜時,溫度越高,發芽和出苗越快。
推遲播種有利于出苗,但在生長期較短的地區,晚播易遭受秋季低溫與霜凍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所以生產上常把耕作層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的時間,作為玉米開始播種指標。
2 、水分
玉米發芽和生長要求適宜的水分。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常因春旱影響玉米適時播種;山東、河北等省夏玉米苗期恰逢雨季來臨,很易出現“芽澇”;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春玉米常因播種期不當,致使玉米抽雄開花期遇到旱情,影響玉米豐產。
3 、日照
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時數對生育期有一定影響。南種北移生育期延長,北種南移則生育期縮短。我國北方生長季節短,南方品種移至北方種植,一般均不宜晚播。由于南方生長季節長,北方品種移至南方種植時,一般可以進行春播、夏播,有的還可以秋播。
4、 地勢和土壤
在同一緯度,隨著海拔的增高,生育期延長,玉米的播種期應作相應的調整。鹽堿地由于地勢低洼,土壤含水量較多,春季地溫上升慢,應適當遲播,以耕作層地溫達到13-14℃為宜。但雨后播種使表土層鹽堿下降,又會隨毛細管水升到地表,反而增加了鹽堿濃度。
5、品種熟期
晚熟品種生育期長,增產潛力大,適于春播。但在生長季節比較短的地區,必須強調早播,否則就不能及時成熟。早、中熟品種因生長期較短,一般可以夏播和秋播。在晚播情況下,晚熟品種不能正常成熟,產量反而不如早熟或中熟品種。
二、播種期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1、 產量
隨著播種期后延,播種愈晚,產量愈高,一期產量達到值。若以4月22日產量為100%,則每延遲7天播種,相應增產幅度5.5%、12.0%和13.0%.
在構成產量的穗數、粒數、千粒重的3個因素中,單位面積穗數受玉米播種時土壤水分、地溫和保苗措施以及空稈率的影響,收獲時略有差異,但并不顯著。隨著玉米播種期的推遲,每穗粒數有規律地增加,相應每穗總粒重也隨之增加,達到顯著標準。
2 、植株形態
不同播種期的玉米植株形態略有差異,表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植株和穗位順序增高,節根數略有減少。但每個播種期植株葉片數都是22-23片,基本上沒有變化。在不同播種期處理中,第12個葉展現時單株葉面積和群體葉面積基本是相同的。從12片展葉以后,由于晚播處理,相同葉齡植株處在較高的氣溫條件下,生長旺盛,不同處理間葉面積呈現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到決定單位面積產量的葉面積指數(LAl)。播種越晚,LAI值越大,持續有效時間越長。
3、干物質積累
春玉米干物質積累遵循S型曲線發展。在4個播種期處理中,群體和單株干物質積累變化規律完全一致。在1-12片展開葉,干物質積累差異很小。從12片展葉至葉片全部展現,干物質積累迅速增加并出現顯著差異,播種愈晚,干物質量增加愈多。
早播時,葉片、葉鞘和莖稈的干物質積累量達到峰期的時間均早,但以后迅速下降,積累量顯著減少。晚播時,植株各器官干物質積累達到高峰期時間較遲,但以后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增加了生育后期干物質積累數量。
4、 籽粒灌漿
玉米籽粒灌漿進程亦呈S型曲線發展。不同播種期處理從抽雄受精至千粒重達到值,氣象條件,特別是溫度對籽粒灌漿有重大的影響。隨著播種期推遲,籽粒有效灌漿時間延長。玉米灌漿階段晝夜溫差積累值與灌漿持續天數呈正相關。晝夜溫差愈大,灌漿持續天數延長,千粒重也。
三、小結
玉米播種有“春爭日,夏爭時”、“夏播爭早,越早越好”之說,春播在4月中下旬。套種玉米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夏直播適期在6月中下旬,越早越好。在選擇了優良的品種和種子之后,適期播種可以獲得較高產量和效益。
一般認為,當土壤溫度至少有5―10天的時間已達到10℃一12℃時,可以播種。播種時理想的土壤含水量為70%~75%.在土壤墑情較差,播種期間干旱時間較長的年份和地區,需進行灌溉或坐水種。此外還可調整播期,使玉米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抽雄前15天至抽雄后的15天內避開季節性的干旱。中早熟品種適播期較長,可根據氣候、土壤以及綜合生產形勢選擇播種期。
種的玉米為什么不高產?按玉米種植的管理順序,有些農民朋友在玉米種植管理時存在以下幾類錯誤做法:
一、單粒播種的錯誤
1.把購買的普通種子當做單粒播種使用,隨便用簸箕簸一下,挑挑小粒就做單粒播種的種子。
2.隨意設置株行距,對密度沒有概念,總認為稠比稀好。
3.有很多機手改造播種機,隨意調整行距的結構,本應按50厘米行距播種,株距定到了17厘米~18厘米。
4.種肥不錯行。
5.澆蒙頭水進行大水漫灌。
6.播種越深越好。
單粒播種技術的成功不是單一環節的簡單改進,而是一個系統的新技術,很多農民采取手工點播的方法播種,卻沒有好的效果。什么原因呢?歸納起來就是:種子純度要高,不能低于98%;芽率芽勢要高,不能低于95%.單粒播種的成功就是實現了科學的種植密度,一個品種只有在合理密度下才能產,密度大了小了都不能高產。
密度大了會造成倒伏、空稈、感病等問題,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過稀了也會減產,但不會出現倒伏、空稈的問題。播種保苗是關鍵,不恰當的播種方法會造成缺苗斷壟進而影響密度、影響產量。種子和化肥不錯行施入易造成化肥燒種、燜種、爛種,是造成缺苗的主要因素,化肥使用量大的更嚴重。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必須進行深播,以降低干旱對出苗的影響;能隨時澆水的地塊應淺播,播深不能超過5厘米,3厘米。
二、除草劑使用的錯誤
不知道玉米除草劑的類別和使用時期,亂噴亂用;除草劑與有機磷農藥和微肥混用,圖省工;不按說明用量,隨意增加藥量;貪圖便宜買淘汰類型的除草劑; 機動噴霧器噴施不均勻;藥沒用完再噴一下。每年都會有農戶因除草劑的原因造成玉米減產。玉米除草可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使用的除草劑種類不同,不得亂用。
苗前除草俗稱封地除草劑,種類有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水、莠去津。苗前除草的地塊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土壤濕度要較大。在玉米播種以后,雨后或澆地后噴施,如土壤干旱或長出小草以后,基本上是不能用的。二是當麥茬較高、田間麥草覆蓋地面時,這一類除草劑不用,因為噴不到地面形不成藥土層,就不能殺死頂土發芽的雜草。三是封地除草劑用藥時間早,藥效期一過,雜草很快就會長起來,需要補噴第二次其他的除草劑,浪費人力物力。四是封地除草劑易使玉米葉片發黃,尤其是高溫時用藥,容易傷根。鑒于以上問題,現在苗前除草逐漸被苗后除草代替。
出苗后2葉至5葉前。主要消滅小草。此時使用的除草劑一般以砜密磺隆、煙密磺隆成分為主,單一制劑有25%寶成、80%玉農樂等,復合制劑主要是添加了阿特拉津(莠去津),如50%玉寶、80%玉封殺等。一般在施藥后7天左右雜草變黃,20天左右雜草枯萎死亡。在玉米苗后2~5葉期可全田噴霧,除草效果好,性高。也有個別品種對該類除草劑敏感,植株葉片會發黃,但1個月左右可恢復,不影響產量。甜玉米、制種田、糯玉米、登海部分品種易產生藥害,應慎用。
特別提醒:全田噴霧的玉米應在5個葉以內進行,且施藥的前后7天不要使用有機磷農藥,否則應定向噴霧。玉米到了6至9葉期是對除草劑敏感時期,此期施用會帶來藥害。過了9葉可以考慮行間低劑量定向噴霧防治草害。
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在玉米生長中后期發生草荒時,可以選擇使用百草枯,用20%含量的150倍液,加防護罩進行定向噴霧。由于這是一種以觸殺作用為主的滅生型快速除草劑,即使藥液“濺”到玉米葉片上,也只是局部干枯,不會造成“死棵”.千萬不要使用草甘磷類,這是一種滅生型內吸性除草劑,主要是針對多年生雜草,多用于果園、溝渠、道邊防除雜草,也可在農作物播種后、出苗前使用。
三、化肥使用的錯誤
尿素施用藥注意:不要與碳酸氫銨混用,會造成尿素轉化慢進而揮發和流失損失;不要地表撒施,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轉化為氨的過程中被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