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小麥蚜蟲是我國小麥的重要害蟲之一,每年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但近年來出現的防治效果差。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小麥蚜蟲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危害及防治方法等內容,供大家參考。
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小麥蚜蟲不僅吸取植株汁液,影響作物發育,還能傳播多種病毒病,可造成小麥嚴重減產。
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
1.小麥蚜蟲形態特征
1.1麥長管蚜無翅孤雌蚜體長3.1mm,寬1.4mm,長卯形,草綠色至橙紅色,有時頭部帶紅色或褐色,腹部兩側有不明顯的灰綠至灰黑色斑。觸角黑色,第3節有8-12個感覺圈排成一行。腹部第6-8節及腹面具橫網紋,無緣瘤。喙粗大,黑色,長度超過中足基節。腹管長圓筒形,黑色,長為體長的1/4,在端部有十幾行網紋。有翅孤雌蚜體長3.0mm,橢圓形,綠色。喙不達中足基節。腹管長圓筒形,黑色,端部具15-16行橫行網紋,尾片長圓錐狀,有8-9根毛。若蚜體綠色,有時粉紅色,復眼紅色,一般體較短。
1.2麥二叉蚜體卯圓形,長2.0mm,寬1.0mm。淡綠色,背中線深綠色。觸角6節,黑色,但第3節基半部及第1、2節淡色,長度達體長的2/3。喙淡色,但第3節及端節灰黑色,長度超過中足基節,端節粗短。腹管長圓筒形,淡綠色,頂端黑色。中額瘤稍隆起,額瘤較中額瘤高。中胸腹岔具短柄。有翅孤雌蚜:體長卵形,長1.8mm,寬0.73mm。頭、胸黑色,腹部色淺。觸角黑色共6節,全長超過其體長的1/2。觸角第3節具4-10個小圓形次生感覺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脈二叉狀。其他特征與無翅型相似。
1.3禾谷縊管蚜無翅孤雌蚜體寬卵圓形,長1.9mill,寬1.1mill,橄欖綠至黑綠色,嵌有黃綠色紋,體外常被薄蠟粉。觸角6節,黑色,但第1、2節及第3節基部淡色,長度超過體長的1/2。中胸腹岔無柄。中額瘤隆起。喙粗壯,較中足基節長,長是寬的2倍。腹管灰黑色,頂端黑色,長圓筒形,緣突明顯。腹管基部周圍常有淡褐色或鐵銹色斑紋。尾片及尾板灰褐色。有翅孤雌蚜長卯形,體長2.1mill,寬1.1mill。頭、胸黑色,腹部深綠色,具黑色斑紋。觸角第3節具圓形次生感覺圈19-28個,第4節2-7個。腹部第2-4節有大型綠斑,腹管后斑大,圍繞腹管向前延伸。第7、8節腹背具中橫帶。腹管黑色。其他特征與無翅型相似。若蚜體淡紫色,被有白粉,復眼褐色,觸角及足色淡。
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
2.小麥蚜蟲發生規律
小麥蚜蟲1年可發生10-30余代。麥長管蚜在黃河以南地區以無翅胎生成蚜和若蚜在機主根際周圍或土塊下越冬,在長江以南則無明顯休眠現象,10-2℃以下的地方冬季不能越冬。每年春季隨氣溫的回升,越冬長管蚜產生大量有翅蚜,隨氣流遷入北方冬麥區進行繁殖為害。①麥二叉蚜在北方以卵在麥苗枯葉、土縫及雜草上或土塊下越冬,在淮河以南則以成蚜和若蚜在麥苗和土縫內越冬,無明顯休眠現象,天暖時仍能爬到葉面活動取食。②禾谷縊管蚜在長江以北,均以卵在蘋果、桃等的樹皮縫、芽腋等處越冬,5月中上旬嚴重為害小麥,小麥收割后,大批遷至玉米、高粱上為害。③麥長管蚜隨植株生長向上部葉片擴散為害,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稱“穗蚜”。麥二又蚜分布在下部,在葉片背面為害,乳熟后期禾谷縊管蚜數量明顯上升。禾谷縊管蚜喜陰濕的環境,多在小麥葉背為害,甚至在小麥莖桿基部的葉鞘上為害。
小麥蚜蟲的發生與溫濕度關系十分密切。當氣溫低于6℃或高于28℃時,麥長管蚜蟲口顯著下降,當濕度低于40%時,也顯著抑制麥長管蚜的發生。
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
3.小麥蚜蟲主要危害
3.1吸取營養小麥蚜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危害小麥。麥苗前期受害可造成葉片發黃,影響生長,甚至枯黃而死;拔節至孕穗期受害影響抽穗;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現黃色小斑點,麥葉逐漸發黃,麥粒不飽滿,嚴重時麥穗枯白,不能結實,甚至整株枯死,嚴重影響產量。
3.2影響光合作用小麥蚜蟲大量發生時,蚜蟲排出的蜜露,涂抹在小麥葉片及嫩穗上,嚴重地影響光合作用,造成小麥減產。
3.3傳毒小麥蚜蟲還能夠傳播小麥黃矮病,使小麥葉片變黃,植株矮小,影響產量,造成比吸食營養更大的損失。
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
4.小麥蚜蟲防治方法
4.1農業防治合理調整作物布局,如春麥區不種冬麥,冬麥區減少高粱種植面積。調整播種時間,避開穗期蚜蟲發生高峰期,使小麥抽穗成熟期相應提前或推后,以減輕蚜害。選用早熟品種,早熟品種由于生長發育較早,當麥蚜適溫來臨前,小麥生育期已臨后期,可避過或減輕蚜蟲危害。
麥收后及時淺耕滅茬,結合深耕,可消滅麥地自生的麥苗和各種禾本科雜草,控制越夏蚜量。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冬灌和早春耙耱鎮壓。
4.2保護利用天敵蚜蟲的天敵很多,其中對麥蚜控制作用較強的捕食天敵有各種瓢蟲、草蛉、食蚜蠅和花蝽等;寄生性天敵有多種蚜繭蜂。這些天敵在麥田數量較多,當天敵數量與蚜蟲數量比達1:150以上時,天敵可將麥蚜控制在防治指標以下,不必用藥防治。因此,麥田要注意科學用藥,選用對天敵的選擇性藥劑。
4.3化學防治春季是蚜蟲適宜生長和為害的季節,且以麥長管蚜為主。溫濕度對麥蚜發生消長起著主導作用。一般而言,溫度在15-25℃,相對濕度40%-80%為麥蚜大發生的條件。從小麥生長發育期來看,抽穗前蚜量增長緩慢,抽穗后蚜量急劇上升,灌漿期至乳熟期蚜量達峰,灌漿期間蚜害對小麥產量損失嚴重。因此,應抓住小麥揚花末期和灌漿初期及時防治麥蚜。藥劑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快殺靈乳油l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l500倍液2.5%保得乳油2500倍液5%高效大功臣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等。長期單一用藥容易使麥蚜產生抗藥性。因此,要合理安排、輪換用藥。
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
5.小麥蚜蟲防治誤區
5.1貽誤防治時期
目前,對小麥蚜蟲的防治存在著偏早或過晚的情況。見蟲即施藥,噴藥次數相應增多,造成防治成本過高,同時造成蚜蟲抗藥性增強,進一步增加防治難度。防治過晚,蚜蟲已經對小麥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蚜蟲密度過大。如不能均勻施藥,不能有效控制蚜蟲的危害。
5.2選用藥劑不當
大多數農戶在選用藥劑時缺乏針對性,誤認為毒性高的農藥殺蟲效果相對較好。高毒及中毒類農藥一般為廣譜性殺蟲劑。在有效防治靶標害蟲的同時。也會傷及天敵和一些有益生物種類如蜜蜂等,進而破壞整個農田的生態系統的平衡,對人畜、水體、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同時,高毒農藥的持效期短、殘留高,臨近收獲期施藥造成糧食農藥殘留超標,不利于人民的健康生活。此外,多數農民缺乏辨別真假農藥的一些常規知識,如農藥三證等,若不慎施用假藥,既增加防治成本,又不能達到防病治蟲的目的,給生產帶來很大危害。
5.3施藥技術不合理
部分農民濫用農藥,加之選用品種比較單一、施藥頻繁,導致該蟲的抗藥性大幅度提高,抗性增強后。農民只有進一步加大用藥量和增加用藥次數,因此,又會造成該蟲的抗性進一步增強,也增加了防治成本。其次,施藥時對水量普遍偏少,施藥不均勻。尤其是小麥中后期田間密度大,很難觸及葉背及莖稈處的蚜蟲,遇到適宜的天氣,易造成蚜蟲的再猖獗。因此,在小麥的生育期內往往需要噴藥2-3次。防治難、費用高是小麥蚜蟲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麥蚜蟲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麥蚜蟲防治?怎樣才能更好提高小麥的高產量,希望可以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