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見到的正常山藥都是棍形的,然而有時也會見到畸形的山藥。山藥發生畸形,主要是由于種植地的土質引起的、還有山藥的種植方法引起的、和病蟲害引起的,山藥畸形該怎么辦?
一、山藥種起的畸形:
畸形原因:山藥大面積栽培多用山藥嘴子和山藥切塊作種,山藥嘴子和山藥切塊在土中至少進行了一年栽培,容易攜帶根結線蟲及炭疽病、褐腐病病菌等,帶病菌的山藥種塊栽培后,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6~7月高溫多雨季節)便大面積發病,使山藥畸形生長。
另外,1~2年生山藥嘴子較貴,部分生產者貪圖便宜選用栽培了4~5年生的山藥嘴子,因山藥嘴子老化,容易變異,形成分叉、彎曲等畸形山藥。
解決方法:1、對即將栽培的山藥嘴子或山藥切塊,用代森錳鋅500~800倍液或多菌靈溶液浸種,浸泡3~5分鐘,以殺滅攜帶的病菌。
2、盡量使用優質山藥豆栽培的一年生山藥嘴子作種。
3、選用20~25厘米粗的山藥嘴子或山藥切塊作種,有利于形成粗壯的莖蔓,增強山藥植株的抗病性。
二、土質引起的畸形:
畸形原因:1、土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山藥塊莖的生長。黑黏土中生長的山藥,塊莖蛇形、腳掌形多,塊莖表面毛根粗大、毛多;沙質土中生長的山藥塊莖細長,粗度不夠。
2、土壤的地下水位過淺,山藥植株生長不旺盛,根和塊莖都易受漬腐爛。
3、連作地塊土壤中病蟲較多,受根分泌的影響,塊莖皮色變暗,品質變差。
解決方法:1、選擇未栽培過山藥的地塊進行生產栽培,可連續栽培3年,第二年在年栽培山藥的壟背上開溝,第三年在年的栽培溝內種植。
2、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要求上下土質一致。
三、山藥種植方法失誤引起的畸形:
畸形原因:1、挖溝深度不夠。山藥溝太淺,山藥塊莖的基端分生組織在伸長到溝底后開始側向生長,長成腳掌形或蛇形山藥。
2、溝內土質不均勻。山藥塊莖在生長過程中,遇到磚塊、石子、硬土塊后,容易發生彎曲或變形。
3、山藥嘴子擺放不當。因山藥嘴子擺放不當,生成2~3條莖,若不及時處理,地下容易形成多個塊莖,影響山藥品質。
解決方法:1、挖溝要足夠深,挖溝深淺因山藥品種而異,但多數山藥塊莖長1~1.3米,挖溝應在1.3米以上。
2、山藥種植前混施有機肥,對山藥溝20~30厘米的土層進行3次旋耕,使土肥混合均勻。
3、擺放山藥切塊、嘴子時應使健壯芽與地面有45度斜角,保持健壯芽的頂端優勢,抑制其他芽的生長,同時健壯芽應側放,以便于地上部莖蔓生長和地下部山藥塊莖的伸長。
四、病蟲害引起的山藥畸形:
1、蠐螬、螻蛄等害蟲咬傷山藥塊莖或基端分生組織,造成蟲眼或分叉。
2、根結線蟲、炭疽病、莖腐病等危害山藥葉片、塊莖,影響山藥品質。
解決方法:
1、有機肥應腐熟,并拌入少量敵百蟲,以殺滅有機肥中的病菌和害蟲。
2、山藥種植前用多菌靈500~800倍液浸種,在種植溝內撒入拌有敵百蟲的細沙或麩子。
3、從6月上旬開始,每15天噴施1次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500倍液,預防和殺滅病菌。
其他參考答案:
鐵棍山藥在栽培過程中,因受不良環境條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白山藥在生長過程中內部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各種奇形怪狀,如山藥塊莖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頭形、腳掌形、葫蘆形、麻臉形等,這些統稱為畸形山藥。
一、形成原因
1、土壤中異物影響。
2、盲目施用種肥。菜農在種植鐵棍山藥時,施用各種各樣的種肥(開溝后擺放山藥栽子前撒入溝內),但由于種肥施用過多或未能與土壤混合,擺放山藥栽子時,栽子與種肥接觸,把芽子或生長點燒壞,造成塊莖分杈、多頭等畸形產生。
3、鐵棍山藥溝內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
4、。地下害蟲危害。在山藥種植時,溝內沒有施用防治地下害蟲的藥劑,地下害蟲在生長過程中對山藥塊莖生長造成危害,如咬食、截斷生長點,使山藥塊莖不能正常生長,造成山藥畸形。
二、預防措施
1、除去溝內異物。人工挖鐵棍山藥溝時應在冬前進行,通過冬春雨雪侵蝕冰凍風化使土塊風化粉碎,隨風化解凍隨填溝,填溝時仔細剔除土壤中的石塊、磚塊、沙礫等硬物。不要將大土塊填入溝內。
2、種植時按技術規程操作,不在種植溝內施用種肥,防治地下害蟲施用毒土、毒餌時不能盲目加大劑量。
3、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如人糞尿、堆肥、廄肥和優質土雜肥,要利用夏秋季節氣溫高、易發酵腐熟的有利時機提前進行漚制。提倡有機肥和部分化肥在種植完鐵棍山藥后施入山藥行間,把腐熟的有機肥鋪施于兩行鐵棍山藥之間的畦面上,耬劃翻土15厘米深左右,使土、肥混合,然后將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藥壟的兩側。
回答者:小張 2016/1/9 9: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