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蘆筍的主要病害有莖枯病、銹病、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等,其中莖枯病危害嚴重。病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應用的生物農藥或其他低毒農藥防治病害。重點是在嫩莖采收結束和冬季植株枯萎以后,要進行、清理田園,并用藥劑對蘆筍鱗莖盤和土壤進行。藥劑防治要做到防早、防嫩。從嫩莖萌發到展葉前蘆筍易感病,是防治病害的關鍵時期。常用的藥劑有多菌靈、波爾多液、粉銹寧等。
蘆筍常見的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種蠅、蚜蟲、薊馬、十四點泥蟲、十二星葉甲等。
1、褐斑病:此病主要為害蘆筍的莖、枝和擬葉,但以小枝和擬葉為主。病重時常引起植株提早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靈,將上述藥劑分別配成500-800倍液進行噴霧,一般10天左右噴一次,發病盛期可7天左右噴一次。
2、蘆筍葉枯病:葉枯病會使植株的莖和側枝上出現大的橢圓形傷痕,上面還有清晰的棕紅色到黑色的邊界。疾病感染會造成夏天的蘆筍株叢過早的落葉,直到整個株叢部分死掉為止。
防治措施:增施有機肥;加強管理,收獲后及時病殘體;結合防治莖枯病,在發病初期噴灑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或1:0.5:100倍式波爾多液50%、琥膠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病情嚴重時,也可單獨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3、蘆筍莖枯病:該病主要在莖、側枝或葉子上發生。病斑梭形或短線形周圍是親水的邊緣,呈現水腫狀。
防治措施:應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選用適宜的定植田;清園;合理施肥;搞好大田管理。藥劑防治應貫徹“防重于治”的原則,嫩莖抽發后要及時噴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發病初期5-7天噴一次,發病高峰期1-3天噴一遍。噴藥后4小時內遇雨,應重噴。為避免產生抗藥性,可選用2-3種藥輪換使用。如,50%多菌靈500-600倍液,用于土壤和發病期間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175-250克對水噴霧防治。
4.防治小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種蠅時要認真清園,雜草,嚴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藥劑防治可用線蟲清2袋/畝地或毒啶600毫升/畝灌根防治蘆筍的地下害蟲。
5.目前十四點泥蟲、十二星葉甲等害蟲發生比較嚴重,可噴施0.5%甲氨基阿維菌素1500-2000倍或高甲維1500-2000倍防治。
6.成莖生長期間可噴施高甲維1500-2000倍防治蚜蟲、薊馬、十四點泥蟲、十二星葉甲的防治也可采用噴施10%吡蟲啉10克/30斤水、3%啶蟲脒1500-2000倍、5%啶蟲脒2500-3000倍等防治蚜蟲、薊馬。
用藥配方一:防治地下害蟲與十四點泥蟲、十二星葉甲可用0.5%甲氨基阿維菌素1500-2000倍+線蟲清2袋/畝或毒啶600毫升/畝。
用藥配方二:防治蚜蟲、薊馬可用3%啶蟲脒1500-2000倍、5%啶蟲脒2500-3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