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紋枯病是近年來發生危害日益嚴重的一種病害,主要表現為在葉鞘和果穗苞葉上的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型,淡褐色,水漬狀,病、健部界線模糊,有時在莖基部數節出現明顯的云紋狀病斑,果穗苞葉上的云紋狀病斑也很明顯,造成果穗干縮、腐敗,病株莖稈松軟,組織解體。一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抽雄期病情發展快,吐絲灌漿期受害重。近年來玉米紋枯病發病面積逐年增多,已成為制約玉米高產、優質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玉米紋枯病對提高產量和效益十分重要。對該病要采取農業措施與化防相結合的綜防措施,可有效控制紋枯病的發生,提高玉米產量。
一、選用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可選擇葉片大小適中并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這種品種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減輕病害發生。
二、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做到氮、磷、鉀配合使用,增施葉面肥。合理密植,提倡寬窄行種植,低洼地塊雨后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植株抗病力,減輕發病。
三、控制病菌傳播。在發病初期,及時剝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葉鞘和葉片集中銷毀,以切斷病害發生的橋梁。玉米收獲后及時田間病殘株,并進行深耕翻土,消滅越冬菌源。
四、采用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每畝用5%井崗霉素100-150毫升,或20%紋枯凈可濕性粉劑25克,加水50-60千克,對準發病部位均勻噴霧。也可選用50%甲基硫菌靈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均勻噴霧。一般間隔7-10天再用藥防治1次,連噴2次,提高藥劑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