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肥料既關系農產品的產量問題,又關系農產品的質量及問題。無公害農產品突出解決農藥問題,優質農產品生產關鍵在于解決合理使用肥料問題。
所謂合理施肥是指建立在植物營養學基礎上,根據作物、土壤、肥料性狀確定肥料的使用量及合理使用方式,就是針對植物營養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選擇肥料,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堅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堅持缺素補素,平衡施肥;確定合理的輪作施肥制度,合理調配養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
針對土壤特性選擇肥料,各地區的土壤類型差異很大,南方地區的紅壤、磚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施用磷肥宜用偏堿性的鈣鎂磷肥;北方土壤黑鈣土、栗鈣土、灰鈣土、褐土等多呈堿性,施用磷肥宜用偏酸性的過磷酸鈣;連續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一般呈逐步酸化趨勢,且鈣鎂元素缺乏,磷肥宜選用偏堿性的鈣鎂磷肥、磷礦粉等,既可調節土壤酸度,又可供應鈣鎂元素;有鹽漬化特征的堿土、鹽土,尤其是濱海鹽土,可以施用磷石膏,施用鉀肥宜選用硫酸鉀。
針對植物營養特性選擇肥料, 植物種類、品種不同對養分需求不同,同一植物品種不同生育期、不同產量水平對養分需求數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對養分種類有特殊反應;不同植物對養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異,選擇化肥品種應根據作物營養特點來科學選擇。據研究,銨態氮肥與硝態氮肥對蔬菜硝酸鹽含量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一般蔬菜是喜硝態氮的作物,氮肥宜選用硝酸銨、硝酸鈣等;鱗莖類蔬菜對硫肥,可以選用含硫較多的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鎂、硫酸鉀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對硼肥比較敏感,宜選用含硼較多的硼酸、硼砂等;鮮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葉等對氯毒害敏感,一般不宜選用氯化銨、氯化鉀等等含氯化肥;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現缺鈣癥狀(干燒心、蒂腐病等),宜用含有效鈣較多的過磷酸鈣和硝酸鈣;水果、茶葉則需要大量的有機肥。
針對作物生育期選擇肥料,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對肥料的吸收不同,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生長時期選擇不同的肥料。種肥選用中性高濃度的復合肥料,拌種肥一般選擇專用性強的肥料;基肥可選用低濃度肥料,也可選用高濃度復合肥料;追肥多選用高濃度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銨,磷酸二氫鉀等;灌溉施肥及葉面噴肥時,要選用高濃度、易溶解、殘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銨、磷酸二氫鉀及種類繁多的葉面肥等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增施有機肥對發展可持續農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更顯重要。研究表明,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機質更新,激發原有腐植質的活性,提高土壤陽離子的代換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性能、緩沖性能和作物的抗逆性能;有利于協調氮素均衡穩定、長效,提高氮、磷、鉀肥利用率,緩解施肥比例失調狀況;有利于改善農作物品質,提高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含量,減少蔬菜、水果等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
選擇合理的施肥方法,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與蔬菜種類、品種、不同部位有關,又與施肥技術和環境條件有關。在育種方面,把低硝酸鹽含量作為育種目標之一是有意義的;在施肥技術與環境條件方面,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與土壤中氮的濃度和氮的種類等有密切關系,土壤中氮濃度越高,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過多。
發展專用、復合、特種肥,由于優質農產品對土質、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專用肥。例如,生產大蒜需要含硫較高的肥料,生產啤酒大麥需要減少氮肥的比例,生產500公斤水稻與900公斤水稻的配比是不同的。日本果樹施肥一般要進行葉色診斷施肥措施,對癥補充肥料。而且除氮、磷、鉀肥外,還有各種鈣、鎂、硫肥、微量元素肥料等。肥料的專用化、復合化、多樣化是世界肥料發展趨勢。
另外,針對人體營養需要還可生產特種肥。據科學院、衛生部、地質部和國家環保局調查,有22個省市的部分和大部分地區缺硒,影響2.5億人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施用含硒有機復合肥,可以提高食品硒的含量。在菜花上施用含硒有機復合肥,菜花中硒含量可達0.149mg/kg,是普通菜花含硒0.002mg/kg的75倍。
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現在化肥使用量達4200萬噸,約占世界的30%左右,但當前化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與世界45%左右的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改善現存的肥料生產結構、改善施肥結構、改進施肥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尤為重要,特別是在當前石油危機的情況下顯得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