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農業的進步,棉花的品種越來越豐富,而且品種也是越來越優良,以下為我國各主產棉省推廣面積50萬畝以上的主要品種及新育成品種(系)的介紹:
1)魯棉品種
魯棉11號: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屬中熟陸地棉品種。豐產性好,纖維品質符合紡織工業要求,在黃萎病輕的年份或田塊種植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
魯棉12號: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屬中熟偏早低酚棉品種。優質、抗枯萎耐黃萎。適于山東棉區春播或麥棉大垅春套種植。
魯棉13號: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牽頭育成,屬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中熟陸地棉一代雜交種。該品種綜合性狀好,纖維品質符合紡織工業的要求,是山東省目前較為理想的推廣品種,適于輕(無)病地麥棉春套或直播。
魯742系: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屬短季棉新品系。豐產、優質,抗枯萎病,對棉鈴蟲也有一定的抗性。1994年4月山東省審定,并確定在本省適宜地區示范推廣。
2) 豫棉品種
豫棉4號: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育成,屬中熟陸地棉抗枯萎病品種。1989年和1991年分別由河南和審定,該品種早熟性與綜合性狀好,豐產優質,符合紡織工業要求,適于黃河下游棉區種植。1993年河南省種植57萬畝。
豫棉9號: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育成,屬早熟陸地棉品種。早熟形狀突出,霜前花率高,高產穩產,纖維品質各項指標比較協調,符合紡織工業要求,抗枯萎耐黃萎。適于黃淮海地區麥棉兩熟夏套種植。該品種1993年通過審定。
豫棉10號:鄭州市農科所和商丘地區農科所協作育成,屬中早熟陸地棉品種。高產、穩產、抗病,纖維品質符合紡織工業要求。霜前花率高,衣分高,適于河南省麥棉套種。
豫棉11號: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育成,該品種為陸地棉和中棉(亞洲棉)的雜種后代,但其形態特征表現為陸地棉型,屬春播品種。它綜合了陸地棉和中棉的優良特征,成熟較早,霜前花率高,結鈴性強,產量高,兼抗黃萎病,抗干旱,耐貧瘠,適應性廣。適于河南省及黃淮流域麥棉春套或春直播。
3)新疆棉品種
新陸早1號:新疆石河子試驗站育成,屬特早熟陸地棉品種,1991年通過國家審定。該品種早熟、豐產、品質優,適于西北內陸棉區種植。1993年新疆種植182萬畝。
新陸中4號:新疆農科院經作所育成,屬中熟陸地棉品種。1992年通過新疆審定。該品種的突出特點是纖維品質優異,單纖維強力達4.07克,含糖2.2級,屬微含糖量。商品檢驗出口合格率高,深受生產和外貿單位的歡迎。
4)“中”字號棉花品種
“中”字號棉花品種是近幾年農科院棉花所育成的適合我國不同棉區和不同耕作制度需要的系列棉花品種,種植面積占植棉面積的50%左右,10年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達125億元以上。
中棉所12:中熟陸地棉品種。為我國個產量和品質趕上和超過常規豐產品種的抗病品種。結束了我國棉花育種、區試、繁殖和生產上抗病品質與常規品質脫節、分離的局面,促進了棉花品種向兼抗、豐產、優質的方向發展,其種植面積覆蓋了我國黃河、長江和新疆內陸棉區,是我國自育棉花品種中持續時間長、種植區域和累計面積的品種。
中棉所16:早熟、抗病、優質,適于黃淮海棉區作麥套夏棉種植。該品種纖維潔白,絨長、細,可紡優質紗線和織品,兼抗枯黃萎病,可在帶病棉田種植,是國家科委、農業部重大科技推廣成果。
中棉所17: 早熟、豐產、優質、抗病,是適于麥棉間作套種的棉花新品種。1992年種植面積1000余萬畝,已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主導品種,現為河南省和國家麥套棉區試對照種。
中棉所19:中早熟陸地棉品種。早熟、高產、優質,兼抗枯黃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鈴蟲、高抗紅鈴蟲和Ⅱ級抗蚜蟲,1992年和1993年分別由陜西、河南和審定。適于黃淮棉麥套種、病地和水肥地種植,更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
中棉所21:是我國“八五”攻關首批育成的抗蟲、抗病、高產棉花新品種,1994年通過河南省審定,適合春白地和麥套春棉種植。
中棉所25 :屬中早熟品種。早熟、高產、優質、抗旱、抗病,衣分較高,1995年通過河南省審定。
另外,山西省的晉棉11號、遼寧省的遼棉9號,湖南省的湘棉10號于1993年種植面積均超過50萬畝,至今仍深受廣大棉農歡迎。
從近十年來我國各主產棉區棉花品種,可以看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棉花育種將呈現如下特點和趨勢:,育種速度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周期縮短。第二,品種類型增多。為滿足多種種植模式的需要,由中熟發展到早熟、中早熟、特早熟。隨著棉花生產的發展,由單一常規棉發展到低酚棉、雜交棉、抗蟲棉、抗旱棉等多類型并舉。第三,品種的抗病性由單抗向兼抗、多抗發展。目前抗枯萎病的品種較多,抗黃萎病的品種較少且抗性偏低。隨著當今黃萎病在我國各棉區的日趨加重和蔓延,抗黃萎育種仍是下一時期的努力方向。第四,育種目標由追求產量與品質的同步提高轉向高產、優質、抗病、抗蟲、抗逆等綜合性狀的普遍提高和改良。第五,基因抗蟲棉育種將是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攻方向。第六,有色棉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將成為一門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