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病毒病防治方法:
1.生產和使用種薯
⑴ 建立健全良種繁殖體系。 在大面積種植馬鈴薯的地區都應有一套完整的種薯繁殖體系,建立從原種場到一般生產用種的各級種子田。原種場地點設置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如黑龍江省和南方高山區。這些生態環境不利于病毒增殖,蚜蟲發生極少,有利種薯正常生長。種子田地點與生產田和蚜蟲寄主作物有50米以上的隔離區。播期選擇應避開蚜蟲活動高峰期,使蚜蟲活動高峰與馬鈴薯感病敏感期錯開,并經常施藥治蚜。
⑵ 選用無病毒種薯
① 莖尖組織培養法 帶毒薯塊生出的芽約0.1毫米內的組織絕大多數,可通過組織培養繁殖苗,進一步培育和繁殖種薯。
② 熱處理 帶毒種薯經35℃、56天或36℃、39天的處理可鈍化種薯所帶病毒。另外,變溫處理法亦可卷葉病毒,即把種薯切成塊,每天在40℃下處理4小時,隨即在16~20℃下處理20小時,連續處理42天。
⑶ 病毒檢驗
① 肉眼檢驗 首先檢查種薯,有馬鈴薯紡錘塊莖病的薯塊為紡錘形,有卷葉病的薯塊切面有網狀壞死斑,但感病輕的癥狀不明顯。其次檢驗田間植株。田間感病的植株多數可以識別,可根據生長勢和癥狀種子田中的病株和劣株。
② 染色鑒定 將薯塊切片用間苯二酚(溶于濃氨水)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薯塊的韌皮部呈深藍色。此法鑒定準確性在86%~96%之間。
2.選用抗病品種 馬鈴薯病毒病的種類很多,要選育兼抗品種很不容易。目前,我國較嚴重的是皺縮花葉病和卷葉病,較抗此病的品種有白頭翁、豐收白、疫不加、克新1號、克新2號、克新3號、廣紅2號等。
3.治蟲防病 馬鈴薯病毒以蚜蟲傳播為主,所以,及時治蚜可收到顯著效果,但治蚜必須掌握在遷飛前進行。
4.加強栽培管理 主要目的是促進早熟,增產,并避免在高溫天氣下結薯。因此,須因地制宜,適時播種,高畦栽培,合理用肥,拔除病株等。
1.選用抗病良種馬鈴薯病毒病種類很多,且一種病毒往往有幾個株系,各株系在馬鈴薯各品種上反應不同,因而抗病毒育種十分復雜,很難得到兼抗多種病毒的品種。因此要有針對性當地主要病毒選育品種。目前種植廣泛的抗病毒品種有;內薯7號、大西洋、中薯2號等。
2.夏播和兩季作留種這是防止種薯退化解決就地留種的有效方法。在無霜期短的地區,可將正常的春播推遲到夏播留種(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播種);在無霜期長的地區,一年種兩茬馬鈴薯,即春秋兩季播種,以秋播馬鈴薯作種用。這樣種薯既有利于馬鈴薯生長健壯,又可以控制病毒增殖擴展的速度。
3.化學防治在留種地及時防蚜對減輕退化有顯著效果,尤其對卷葉病毒效果明顯。也可選用病毒鈍化劑,如20%毒病靈、2%寧南霉素等。
4.加強栽培管理目的是促早熟,增產,并避免在高溫下結薯。為此,須因地制宜適時播種,高畦栽培,合理用肥,拔除病株,勤中耕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