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苗期的病害不可忽視,直接會影響到西瓜的產量和質量。下面是一些西瓜苗期病害的癥狀及防治辦法。
西瓜苗期病害種類:
1.西瓜苗期猝倒病。初期時在幼苗根莖部(根與莖的接合部)出現象開水燙過一樣,呈腐爛狀態的病斑,然后病部變成黃褐色而干枯收縮,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即倒地。猝倒病多發生在幼苗子葉期出土至2片真葉展平階段,該病蔓延很快,出現中心病株幾天后即引起幼苗成片猝倒。在高溫多濕的情況下,幼苗發病部位及其附近的地面上,
2.西瓜苗期立枯病。剛出土的子葉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以大苗發病率較高。患病幼苗莖基部出現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發病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復,待病斑發展到繞莖一周時,莖基部干枯枯溢縮,植株死亡,但幼苗不倒下。病部常有淡褐的蛛形網狀霉,但不明顯,病部沒有明顯白色絮狀物,可與猝倒病區分。
3.西瓜苗期銹根病。銹根病又稱“漚根”。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幼苗出土后,長期不發新根,幼根外皮呈銹褐色,逐漸腐爛,造成地上部萎蔫,容易拔起。
西瓜苗期病害發病條件:
西瓜苗期猝倒病菌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而立枯病菌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猝倒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立枯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第2后直接侵害幼苗。病菌通過雨水、流水、農具以及帶菌肥料等傳播蔓延。長期陰雨天氣,苗床內光照不良,過于悶濕,床溫較低等,均容易誘發猝倒病。立枯病在苗床濕度較大,溫度較高,幼苗徒長的情況下發生較多。銹根病主要由苗床低溫引起,若苗床溫度長時間低于幼苗生長的臨界溫度(10°C)則極易發生銹根病。
西瓜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對于西瓜苗期病害的防治,應采取以加強苗期栽培管理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1.苗床地選擇。苗床地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疏松的地方,床土要選用新土,配制營養土的肥料要發酵腐熟。
2.床土處理。可用50%多菌靈,每平方米用藥8—10克,先把藥與適量細土混勻,取1/3藥土撒在床面在作墊土,播種后將剩余的2/3藥土作覆土用,亦可結合整地將藥土均勻施于耕作層內,留部分藥土蓋種。用藥土處理床土時應保持充足的土壤濕度,以防發生蟲害。
3.加強苗床管理。苗床夜間要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冷風和低溫侵襲,避免幼苗受凍。白天應加強通風換氣,降低苗床溫度和濕度,使幼苗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苗期水分管理應根據苗床濕度和天氣面定,每次澆水不宜過多,防止床內濕度過大。每次澆水后撒一層干細土或干草木灰,以降低苗床濕度和保墑。
4.藥劑防治。苗床內發現病苗后及時拔除,并立即噴藥防止蔓延。
藥劑可用:①400倍的銅銨合劑(用硫酸銅2份,碳酸氫銨11份,拌勻后并密閉24小時,使用時取1份藥溶于400份水中)進行葉面噴灑,每隔7—8天噴一次,連噴2—3次,效果較好。②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的敵克松500倍液或20%的施寶靈懸浮液3000倍液葉面噴施或攉根,亦有較好的防效。
其他參考答案:
苗期非生理病害,猝倒病、立枯病和果斑病發生的幾率相對較高。西瓜幼苗根莖部有水浸狀病斑,之后病部逐漸變成黃褐色干枯收縮,往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倒地的現象,就是典型的猝倒病。立枯病多在床溫較高時或育苗后期發生,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
瓜苗患病初期在莖基部出現橢圓形暗褐色病斑,逐漸向里凹陷,擴展后繞莖一周,致莖部萎縮干枯后瓜苗死亡。
回答者:小娘子 2014/5/16 14:56:27
(1)猝倒病:猝倒病是西瓜苗期常發生的病害。幼苗被病菌侵染后,基部出現水浸狀淡黃褐色病斑。接著,病斑迅速繞莖1周,變為褐色并縊縮。病株很快倒伏 ,病勢發展很快,所以叫猝倒病。倒伏后的幼苗短期內仍為綠色。此病蔓延很快。猝倒病的病原菌是藻狀菌,腐生性很強,可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其游動孢子借助于水進行再侵染。苗床土溫底、濕度大、白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長瘦弱時易發病。另外,播種量大、幼苗過密、水肥過多、通風不良等因素都可引起發病。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一是選用無病床土育苗。二是采用0.3%的4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50%福鎂雙可濕性粉劑拌種。三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份,摻細土1000份作種子覆土。四是向床面撒草木灰或細干土,以降低濕度和提高溫度。五是用硫酸銅粉2份、碳酸銨粉11份,混勻后裝瓶密閉1晝夜配成銅銨合劑。用400倍銅銨合劑溶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用500倍70%敵克松原松粉溶液灌根。
(2)銹根病:也叫爛根病,當幼苗根系處于低溫、多溫條件下易感此病。發病初期子葉表現下垂,幼苗生長極慢。根部初呈黃銹色,遲遲生不出新根。嚴重時則導致爛根,幼苗死亡。銹根病是一種生理病害。當苗床管理不當,連續陰雨天,溫度下降嚴重,床土低溫、高濕,根系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因而導致發病。預防方法:一是出苗后保持地溫在18℃以上,控制土壤濕度,少澆水,澆溫水。二是早春采用溫床育苗。
(3)立枯病:當幼苗感病后,莖基部一側產生橢圓形褐色病斑。發病初期,病苗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正常。以后病斑擴大,幼莖干縮,幼苗枯萎死亡。濕度大時,病部產生淡褐色稀疏絲狀體,即菌絲體。大苗受害后,莖部呈潰瘍狀,地上部變黃,萎蔫死亡。立枯病菌屬于中的半知菌,其發病溫度為17~28℃,12℃以下或30℃以上時病菌受抑制,不侵染發病。在高濕條件下發病快。菌絲及菌核在土中可存活4~5年。其傳播媒介有風、雨、水等。土壤濕度大、低溫弱光或密度過大時都易發病。
立枯病防治方法:
一是選用有種過瓜類的大田土作育苗土,或進行苗床。方法是,用50%多菌靈和細土按1:200之比做成藥土,于播種前撒在畦面上并與床土拌勻,播種后床面再撒一層。
二是出苗后出現點片發病時,應及時將上述藥土撒于病苗基部,同時將周圍發病幼苗基部也撒上藥土。
三是加強苗床管理,注意適時通風、澆水,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及時間苗,防止徒長。陰冷天氣時應盡量提高苗床地溫,減少澆水量。
回答者:黑土1 2014/5/16 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