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鹽堿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洼,沒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干旱,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后,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如是洼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洼地水份蒸發后,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堿地。
當然有用,他可以改良土壤的肥力性能,包括增加土壤中植物需要的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能,改良土壤的化學性能,如調解土壤的pH,提高一些養分的有效性。
1. 氣候由于季風氣候影響,我國四季明顯導致鹽堿地區土壤鹽分狀況的季節性變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產生季節性脫鹽,而春秋干旱季節,蒸發大于降水,又引起土壤積鹽為主。氣候干旱、排水不暢和地下水位過高,使鹽分積聚土壤表層的數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數量,結果導致鹽漬土的形成,這是引起土壤積鹽的重要原因。
2. 地下水位淺、礦化度高鹽漬土中的鹽分,是通過水分的運動且主要是由地下水運動帶來的,因此在干旱地區,地下水位的深淺和地下水的礦化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土壤的鹽漬化程度。地下水位埋藏越淺,地下水越容易通過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發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給表土的鹽分就越多,尤其是當地下水礦化度大時,土壤積鹽更為嚴重。在干旱季節,不致于引起表層土壤積鹽的淺地下水埋藏深度,稱為地下水臨界深度。臨界深度一般3m左右,但并非一個常數,是因具體條件不同而異的,其影響因素主要有氣候、土壤、地下水礦化度和人為措施,一般地說,氣候越干旱,蒸發量和降水量的比率,地下水礦化度越高,臨界深度就越大。土壤對臨界深度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土壤的毛管性能、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及速度。凡毛管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的土壤,一般都易于鹽化。土壤結構狀況也影響著水鹽運衍,土壤的團粒結構,特別是表層土壤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時,能有效地阻礙水鹽上升至地表,臨界深度可以較小。地下水位埋深與地表積鹽關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大于臨界深度時,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毛管上升不到地表,不積鹽,土壤無鹽堿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至表土層,表層開始積鹽。地下水位很高(小于臨界深度),地下水沿毛管大量上升至地表,表層強烈積鹽。
3. 地形地形起伏影響地面和地下徑流,土壤中的鹽分也隨之發生分移,例如在華北平原、山麓平原坡度較陡,自然排水通暢,土壤不發生鹽堿化。沖積平原的緩崗,地形較高,一般沒有鹽堿化威脅;沖積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暢,土壤容易發生鹽堿化,但一般程度較輕;而洼地及其邊緣的坡地或微傾斜平地,則分布較多鹽漬土。在濱海平原,排水條件更差,又受海潮影響,鹽分大量聚積程度更重。總之,鹽分隨地面、地下徑流由高處向低處匯集,積鹽狀況也由高處到低處逐漸加重,從小地形看,在低平地區的局部高起處,由于蒸發快,鹽分可由低處移到高處,積鹽較重。地形還影響鹽分的分移,由于各種鹽分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鹽分可被徑流攜帶較遠,而溶解度小的則攜帶較近,所以,由山麓平原、沖積平原到濱海平原,土壤和地下水的鹽分一般是由重碳酸鹽、硫酸鹽逐漸過渡至氯化物。
4. 母質母質對鹽漬土形成上的影響,一是母質本身含鹽,含鹽的母質有的是在某個地質歷史時期聚積下來的鹽分,形成古鹽土、含鹽地層、鹽巖或鹽層,在極端干旱的條件下鹽分得以殘留下來成為目前的殘積鹽土;二是含鹽母質為濱海或鹽湖的新沉積物,由于其出露成為陸地,而使土壤含鹽。
5. 生物有些鹽堿地植物的耐鹽力很強,能在土壤溶液滲透壓很高的土地上生長,這些植物根系深長,能從深層土壤或地下水吸取大量的水溶性鹽類,植物內積聚的鹽分可達植物干重的20~30%,甚至高達40-50%,植物死亡后就把鹽分留在土層中,致使土壤鹽漬化加強;此外,還有新疆鹽漬土上生長的紅柳和胡楊木類的植物能夠把進入到枯株體內的鹽分分泌出來,增加了土壤中的鹽分。由上述原生鹽漬土形成機理可以看出,除氣候條件外,決定土壤積鹽大于脫鹽的水鹽運動條件是土壤鹽漬化得以發生的關鍵。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溫馨提示:網站資料由網站用戶自行發布,請大家自辨真偽,回答只需提交一次,謝謝合作! | ||
昵稱: | ||
驗證碼: |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