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馬鈴薯病毒病是馬鈴薯的一種嚴重病害,主要是因為種植了帶病種薯,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會加重病情。
二、癥狀表現:發病后植株畸形矮小,產生降低,由于病毒病危害,可引起馬鈴薯種薯性能退化。馬鈴薯受侵染后,主要表現為皺縮花葉病和卷葉病兩種。1.皺縮花葉病。葉片上深綠和淺綠相間,葉片縮小,葉尖向下彎曲,皺縮,植株矮化。2.卷葉病。葉片的葉緣向上卷曲,嚴重時呈圓筒狀,病葉比健康葉稍小,葉色較淡,有時葉背呈紅色或紫紅色。
三、防治方法:1.加強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縮小株距,高壟深溝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及時拔除病株,減輕發病。2.防治蚜蟲。馬鈴薯出苗后,立即噴藥,防止蚜蟲傳毒。3.藥劑防治。用1.5%的植病靈1000倍液或20%病毒A600倍液,或波爾多液、殺毒礬等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藥一次,連續3-4次,防病效果較好。 不知道了··我是在網上找的··實在不行你到網上搜下吧 又找到寫 主要病蟲害 煙草從發芽出苗到葉片成熟,從調制到倉庫貯存的全過程中,隨時可能遭受各種病、蟲、雜草的侵襲。尤以病害為嚴重。非生物性病害很多同氣候有關,如寒冷可導致幼苗葉片褪綠和煙株;暴風雨沖擊可使葉背形成赤褐色雨斑;冰雹可撕裂葉片,擊傷煙莖;雷擊可使葉片扭曲褶皺,髓心組織呈碟狀層;干旱可使葉片形成褐、黃色斑;葉背面常被風吹轉而受日灼,可產生不定形的枯死區;空氣污染可導致氣候斑點等。
此外,由于煙草對營養元素過多與不足反應靈敏,還常發生氮、磷、鉀、鎂、鈣、硼和氯等元素的缺素癥或多素癥。 屬于寄生性的病害按病源分為:①性病害。如角斑病可使葉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多角形、黑褐色斑點;青枯病可導致煙株迅速枯萎,但葉色仍保持綠色,莖的一側出現黑色條斑,維管束變黃褐或黑褐色等。②性病害。如黑脛病癥狀為根變黑褐色,葉片萎蔫,莖基變黑且向上延升,髓變黑褐色并干縮呈碟片狀,葉上發生大塊圓形病斑,嚴重時全株死亡。褐斑病或赤黑病在葉中脈、花梗和蒴果上形成病斑,病斑死組織內常出現同心輪紋。③病毒性病害。在為害較大的是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均在葉片上形成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重則煙株變形矮化,兩者并可混合侵染煙株。此外,馬鈴薯病毒也常造成危害;還發現了煙草曲葉病毒等。④其他寄生性病害。主要有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結線蟲病,寄生于煙草的種子植物列當等。 侵害煙草的害蟲主要有煙蚜、煙草夜蛾、煙潛葉蛾、斜紋夜蛾和煙蛀莖蛾等。
馬鈴薯病害主要分為病害、病害和病毒病。
一、馬鈴薯性病害
(一)、晚疫病:莖、葉受害部位產生褐色水漬狀斑點,后擴展為黑色斑塊。潮濕時,病斑周圍有一圈白色霉狀物,葉片背面很明顯,薯塊受害后,初期產生褐色或藍紫色的病斑,以后擴大,表面逐漸凹陷,病部下層薯肉變為褐色。
(二)、癌腫病:塊莖或匍匐莖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細胞不斷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頭狀的瘤,表皮常龜裂,癌腫組織前期呈黃白色,后期變黑褐色,松軟,易腐爛并產生惡臭。田間病株初期與健株無明顯區別,后期病株較健株高,葉色濃綠,分枝多。
(三)、粉痂病:塊莖染病,初在表皮上現針頭大的褐色小斑。外圍有半透明的暈環,后小斑逐漸隆起、膨大,成為直徑3~5毫米不等的皰斑,其表皮尚未破裂,為粉痂的封閉皰階段。后隨病情的發展,皰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組織現桔紅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狀物(孢子囊球),皰斑下陷呈火山口狀,外圍有木栓質暈環,為粉痂的“開放皰”階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側長出豆粒大小單生或聚生的瘤狀物。
(四)、早疫病:該病的發生早于晚疫病,一般從下部老葉首先發病,開始在葉片上形成褐色的小點,后擴大成近圓形的具有同心輪紋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稱輪紋病斑,病斑與無病組織界線分明,嚴重時葉片干枯。 (五)、干腐病: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后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剖開病薯可見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干腐,不堪食用。
二、馬鈴薯性病害 (一)、青枯病:發病初期,下部葉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復,兩天后,不再復原,由下向上逐漸發展,4天后,病株莖葉萎蔫枯死。
(二)、黑脛病:植株矮小,節短,或葉片上卷,褪綠黃化,或脛部發黑,萎焉而死,橫切莖,三條主要維管束變成褐色;薯塊染病:始于臍部呈放射狀向髓部擴展,病部黑褐色,橫切維管束呈黑褐色,薯塊變黑褐色,濕爛發臭,別于青枯病
(三)、環腐病:植株矮小,從下部葉片邊緣開始退綠,逐漸向上枯黃,枯萎,但葉片不脫落。感病薯塊用手擠壓有黃色菌液流出,薯皮與薯肉分離,重者皮裂,薯肉腐爛變質,臭不可聞,感病輕的薯塊切開后有明顯的環狀。
(四)、瘡痂病:塊莖染病后,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直徑為5-10mm。因產生大量木栓化細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瘡痂狀硬斑塊,有的產生裂口,病斑一般于表層,不深入薯內。
(五 )、軟腐病:葉染病近地面老葉先發病,病部呈不規則暗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腐爛。莖部染病多始于傷口,再向莖干蔓延,后莖內髓組織腐爛,具惡臭,病莖上部枝葉萎蔫下垂,葉變黃。塊莖染病多由皮層傷口引起,初呈水浸狀,后薯塊組織崩解,發出惡臭。
三、馬鈴薯病毒性病害
(一)、馬鈴薯卷葉病:主要表現為葉片小葉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葉片變脆,上卷呈筒狀。有的僅葉片邊緣微向上卷,有的卷曲嚴重而成匙狀或筒狀,嚴重時,葉片變厚,發脆變硬,顏色較深較濃,給人以叢簇凌亂的感覺。生理性卷葉的特點是受害植株卷葉表現較為一致。
(二)、馬鈴薯Y病毒:脈縮、葉片卷曲、小葉葉緣向下翻、矮化、小葉葉脈壞死、壞死斑點、葉片壞死和莖上出現條紋都是典型的癥狀。不太敏感品種的反應只是發生輕微的花葉,或者表現不出癥狀。
(三)、馬鈴薯A病毒:產生輕微花葉、斑駁,葉脈上或葉脈間呈現不規則的淺色斑,葉面稍有粗縮。 (四)、馬鈴薯花葉病:葉片顏色深淺不一。但葉片平展,不明顯變形,葉脈不壞死。有的株系在某些品種上能引起過敏反應,產生頂端壞死。有的強系還可以引起葉片皺縮。此外,病株底部的葉片,當被遮陰時,常常不轉為均勻黃色,而是呈現綠色脈帶
(五 )、印花和奧古巴病:癥狀表現為葉片上有點狀、斑塊狀、斑駁狀鮮黃色的斑塊或者葉脈周圍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