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補充肥料,加強棉花田間的管理,使得棉花能夠增產增收。
棉花為幼苗期時,性病害會出現在整個棉花生育期。一般棉花在長至3-5片真葉期時,棉花黃萎病較為顯著。在棉花生長中后期棉花現蕾后,棉花田間會大面積發生病害,導致棉花整個植株萎蔫的現象。棉花黃萎病病害可以通過種植管理或藥劑噴灑以及撒放來防治。棉花黃萎病初會在棉花植株下部葉片上的葉脈間出現淺黃色斑塊,隨后逐漸擴展,葉色失綠變淺,主脈及其四周仍保持綠色。棉花葉片由下而上逐漸脫落,蕾鈴稀少,棉鈴提前開裂,棉花黃萎病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細小新枝。棉花黃萎病雨后會出現萎蔫癥狀,棉株萎垂,棉花葉片大量脫落,造成棉花嚴重減產,若不加以防治棉花黃萎病,病害會逐漸蔓延至棉花植株頂部。棉花黃萎病的病菌在土壤中直接侵染根系,病菌穿過皮層細胞進入導管并在其中繁殖,具有很強的棉花致萎作用。此外,流水和農業操作也會造成病害蔓延。棉花黃萎病適宜發病溫度為25-28℃,很容易引發棉花黃萎病病害的發生。
為了及時的防治棉花黃萎病,農業人員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農業人員加強棉花田間的管理,發現棉花病株后及時拔除并銷毀;選用棉花品種應選用優質、抗病種的品種進行播種;農業人員應在棉株間減少使用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機磷農藥用藥次數及濃度,防止棉花棉株受藥害降低自身抗病力。改善棉田生態環境使棉田土溫較高,濕度不宜過大,可減少棉花黃萎病發病。對于棉花黃萎病重病地塊用菌絕灌根或用12.5%治萎靈兌水50倍,進行穴施,在棉花苗期或發病初期進行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