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屬于鱗翅目夜蛾科,幼蟲我們俗稱為土蠶、地蠶、切根蟲。具有很強的雜食性,除對紅薯造成危害之外,還對棉花、玉米、高粱,煙草等作物有著嚴重危害。
成蟲:蟲體長約在16毫米到23毫米之間,翅展在42毫米到54毫米。蟲體呈現為灰褐色。觸角深黃褐色,雌蟲是為絲狀,雄蟲為櫛齒狀。在前翅出現有腎形斑、環形斑、棒形斑位于其中,后翅顏色較淡,呈灰白色。
卵:橙形,起初為淡黃色,之后為灰褐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7-50毫米,頭寬3-3.5毫米。體色由黃褐色至暗褐色。
蛹:體長在18毫米到24毫米紅褐色或是暗褐色。尾端為黑色,有刺2根。
小地老虎每年發生數代,在我國黃淮地區發生3-4代,廣西可達到7代。過冬代成蟲發蛾盛期在華北地區是為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代幼蟲嚴重危害春播農作物幼苗。成蟲晝伏夜出,具有趨光性、遷飛等習性、趨化性。
防治此害蟲的方法:
除草滅蟲:在4月中旬的產卵期將雜草處理干凈,減少害蟲產卵的場所以及幼蟲食料來源。
藥劑防治:在種植時結合紅薯莖線蟲病使用四十的甲基異柳磷200倍進行液浸苗基部約10分鐘,或是使用3000倍液灌窩,或每666.7平方米使用涕滅威顆粒劑進行穴施?梢约嬷尉蟲病以及地老虎、蠐螬等;在二齡期噴施九十的敵百蟲粉800-1000倍液,或是使用五十的辛硫磷0.3公斤對水2公斤,拌干細土大約20公斤左右,均勻撒在薯苗四周;也可以使用毒草進行誘殺。在地老虎3齡之后,若是為害嚴重,那么使用鍘碎的鮮草拌九十的敵百蟲800倍液,每666.7平方米使用25公斤-40公斤,在傍晚撒在薯壟上進行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