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蟲是很討人厭的一種病蟲害,想知道它存活的時間可以一起來看下面粘蟲的具體知識:
粘蟲年發生世代數各地不一,從北至南世代數為:東北、內蒙古年生2—3代,華北中南部3—4代,江蘇淮河流域4—5代,長江流域5—6代,華南6—8代。
粘蟲屬遷飛性害蟲,其越冬分界線在北緯33度一帶。在33度以北地區任何蟲態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帶,以幼蟲和蛹在稻樁、田埂雜草、綠肥田、麥田表土下等處越冬;在廣東、福建南部終年繁殖,無越冬現象。北方春季出現的大量成蟲系由南方遷飛所至。成蟲產卵于葉尖或嫩葉、心葉皺縫間,常使葉片成縱卷。初孵幼蟲腹足未全發育,所以行走如尺蠖;初齡幼蟲僅能啃食葉肉,使葉片呈現白色斑點;3齡后可蠶食葉片成缺刻,5—6齡幼蟲進入暴食期。幼蟲共6齡。老熟幼蟲在根際表土1—3cm做土室化蛹。發育起點溫度:卵13.1土1℃,幼蟲7.7土1.3℃,蛹12.0土0.5℃,成蟲產卵9.0土0.8℃;整個生活史為9.6土1℃。有效發育積溫:卵期4.3日度,幼蟲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蟲產卵111日度;整個生活史為685.2日度。成蟲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黃昏時覓食,半夜交尾產卵,黎明時尋找隱蔽場所。成蟲對糖醋液趨性強,產卵趨向黃枯葉片。在麥田喜把卵產在麥株基部枯黃葉片葉尖處折縫里;在稻田多把卵產在中上部半枯黃的葉尖上,著卵枯葉縱卷成條狀。每個卵塊一般20—40粒,成條狀或重疊,多者達200—300粒,每雌一生產卵1000—2000粒。初孵幼蟲有群集性,1、2齡幼蟲多在麥株基部葉背或分蘗葉背光處為害,3齡后食量大增,5—6齡進入暴食階段,食光葉片或把穗頭咬斷,其食量占整個幼蟲期90%左右,3齡后的幼蟲有假死性,受驚動迅速卷縮墜地,畏光,晴天白晝潛伏在麥根處土縫中,傍晚后或陰天爬到植株上為害,幼蟲發生量大食料缺乏時,常成群遷移到附近地塊繼續為害,老熟幼蟲入土化蛹。適宜該蟲溫度為10-25℃,相對濕度為85%。產卵適溫19—22℃,適宜相對濕度為90%左右,氣溫低于15℃ 或高于25℃,產卵明顯減少,氣溫高于35℃即不能產卵。濕度直接影響初孵幼蟲存活率的高低。該蟲成蟲需取食花蜜補充營養,遇有蜜源豐富,產卵量高;幼蟲取食禾本科植物的發育快,羽化的成蟲產卵量高。成蟲喜在茂密的田塊產卵,生產上長勢好的小麥、粟、水稻田、生長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塊,利于該蟲大發生。天敵主要有步行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防治方法
方法介紹
(1)誘殺成蟲。利用成蟲多在禾谷類作物葉上產卵習性,在麥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667m260-100個,每5天更換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此外也可用糖醋盆、黑光燈等誘殺成蟲,壓低蟲口。(2)根據預測預報,掌握在幼蟲3齡前及時噴撒2.5%敵百蟲粉或5%殺蟲畏粉,每667m2噴1.5—2.5kg。有條件的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500倍液加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75kg。提倡施用農藥,667m2用20%除蟲脲膠懸劑10ml,對水12.5kg,用東方紅18型彌霧機噴灑。有條件的可用運-5型飛機進行超低量噴霧,每667m2用20%除蟲腮1號膠懸劑10ml,對水0.5kg,適用于大面積聯防。(3)防治粘蟲藥劑丁硫克百咸、辛硫磷、雙甲脒單獨防治粘蟲時防效從高到低順序為辛硫磷大于丁硫克百威大于雙甲腺。丁硫克百威與辛硫磷以1:4混配,增效作用顯著。雙甲脒與丁硫克百威及雙甲脒與辛硫磷1:1混配有增效作用。
防治藥品配制
[物理防治策略] 采用下列方法誘殺成蟲,壓低蟲口:
A、糖醋盆
B、楊樹枝把(成蟲白天隱蔽其中)
C、黑光燈
[藥劑防治策略] 在幼蟲低齡期,及時控制其為害,可選用下列藥劑噴霧防治:
A、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
B、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
C、或5%農夢特乳油4000倍液
D、或20%滅幼脲1號懸浮劑500-1000倍液
E、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1000倍液
F、或40%菊殺乳油2000-3000倍液
G、或40%菊馬乳油2000-3000倍液
H、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
I、或茴蒿素殺蟲劑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