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大名花,杜鵑,在養殖上要注意的問題繁多,尤其是杜鵑褐斑病的侵擾,要時刻注意,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以下發病的癥狀及發病規律,才好更好的農藥對癥施藥,詳見如下:
杜鵑褐斑病,也稱黑斑病,是比較容易發生的葉斑病,可引起植株提早落葉,影響杜鵑生長及枝條扦插成活率,進而降低其觀賞和應用價值。
一、癥狀主要危害葉片,植物下部老葉發病。發病初期葉面產生紅褐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展為近圓形,或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病斑直徑2至5毫米。發病后期病斑中央變成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深褐色。
二、發病特點該病主要危害杜鵑的葉子,是由杜鵑尾孢侵染造成的,病菌開始出現若干個褐色小點,隨著小點的不斷擴大,病斑相互連接成片,產生灰褐色霉菌絲,受害葉片從葉柄部開始,由綠色變為褐黃色提早脫落,嚴重時影響杜鵑的生長發育和觀賞價值。
露地栽培的杜鵑一般從4至5月開始發病,至12月份病害才停止蔓延。溫室栽培的杜鵑全年均可能發病。高溫、潮濕、多雨的環境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和流行。一般雨季早,危害嚴重,故多雨的環境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多雨、多霧、露水重時,或一天內澆水太晚,入夜前葉片仍有積水時,都有可能導致病害的發生。
病菌在葉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隨風傳播。該病的重發期一般多在高溫多濕季節,溫室中,冬季也有發病現象,一般生長較弱植株、小苗、下部葉片、通風條件較差植株和西洋鵑(與毛娟相比)發病較重。
三、防治方法
(1)品種選擇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栽培,如‘南極’、‘五寶珠’等。
(2)加強栽培管理加強植株病蟲害檢疫工作,選用健康無病蟲害苗木栽植。冬季和早春,植株上的病葉及地面落葉枯枝(生長期內也可進行)并結合修剪去掉病枝。注意通風透光,控制濕度,栽培時株(盆)行距不宜過密,夏季要遮陰、防濕、防積水。每天澆水時間不宜太晚,不宜上方澆水,應采取根部澆灌。水的pH值以4.5至6.5為宜,要經常澆施腐熟稀薄的有機液肥,以促進植株健壯,葉片肥厚,提高抵抗力。
適當增施硫酸亞鐵,多施用腐熟的豆餅、蹄甲、魚腥等有機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的比例。
盆栽種植者應注意將植株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澆水時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忌積水。經常松土施肥,確保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性。
(3)化學防治在植株展葉時,每半個月噴灑波爾多液一次,連續噴灑3至4次。杜鵑開花前后用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至800倍液噴灑預防,每周一次,連續2至3次。噴克菌800-1000倍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