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葉面肥的效果的七法主要是根據葉面肥的作用特點來考慮的,具體的七法細則如下:
一、要對癥。為促進早期發育或后期增加千粒重,可噴氮肥和磷肥;為增大葉面積,促進營養體生長可選噴氮肥和鉀肥;為防治因缺微量元素而導致的生理病害可噴施微肥。
二、要選對肥料種類。用作葉面噴肥效果好的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硫酸鉀、硫酸銨,以及過磷酸鈣和草木灰的浸出液、偏磷酸銨及大部分微量元素肥料等。
三、濃度要適宜。濃度過高易產生肥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濃度過低則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常用葉面噴施的適宜濃度為:尿素0.5%~2%、過磷酸鈣浸出液2%~3%、磷酸二氫鉀0.3%~0.5%、硫酸鉀1%~1.5%、草木灰浸出液5%~9%、硫酸亞鐵0.2%~10%、硼酸0.02%~0.1%、硼砂、0.05%~0.2%、硫酸錳0.0%~1.0%、硫酸鋅0.01%~0.05%、鉬酸銨0.02%~0.05%。需要說明的是,不同作物對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濃度要求。以尿素為例,在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上的適宜噴灑濃度為1.5%~2%,在甘薯、馬鈴薯、花生上適宜濃度為0.4%~0.8%。
四、延長葉面濕潤時間。葉面施肥時葉片吸收養分的數量與溶液濕潤葉片的時間長短有關,濕潤時間越長,葉片吸收養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況下保持葉片濕潤時間在30~60分鐘,才能獲得較好的肥效。因此,葉面施肥有利的時間是在無風的傍晚,雨天、雨前或有露水的早晨都不適合葉面施肥;若在葉面施肥后3小時內遇雨,要待晴天后補施一次,但濃度要適當降低。
五、噴肥次數合理。作物葉面施肥的濃度一般都較低,每次的吸收量也很少。因此,葉面施肥的次數一般不應少于兩次。氮鉀肥在作物體內的移動性很強,因此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噴施1次即可;磷肥的移動性次于氮、鉀肥,須根據作物的生長狀況,連噴1~2次;在作物體內僅部分移動的鋅、鉬、錳、銅肥和不移動的硼、鈣等微肥,一般應連續噴施2~3次。
六、選擇噴肥部位。農作物的綠色莖葉是噴肥的合理部位,特別是生長幼嫩、長勢健旺的綠色功能葉,受肥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給雙子葉作物噴肥時要在葉片正面和背面同樣均勻噴施,而單子葉作物只需將肥液自上而下噴灑在葉片正面即可。
七、混用要得當。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葉面肥合理混用,可節省噴施時間和用工,其增產效果也會更加顯著。但葉面肥混合后必須無不良反應或不降低肥效,否則,非但達不到混用目的,還容易產生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