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復合肥近幾年來,非常州受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我老爸每年都是用復合料,說是效果非常好,生物有機復合肥料的效益也相當的明顯:
一、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保水、保肥性能,延續棉花生產后勁;二、明顯抑制棉花枯萎病,增強抗逆能力,特別是枯萎病嚴重的棉田,表現更為顯著;三、能減輕對農田環境的污染;四是能促進棉花高產穩產,改進纖維品質。
雖然生物有機復合肥料有很多顯著的優勢,但在農資市場上占有的份額還是比較有限,各地運用情況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地方施用面積較大,有的還在起步階段,有的還未開發利用。究其原因,有的地方反映銷售價格偏高,農民難以承受;有的反映肥效啟動較慢,作物顯性效應較弱;有的認為肥料的制作工藝差別較大,工藝粗糙的農民不愿認同;還有的說個別產品肥效不夠穩定。
為什么理應被看好的肥料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根據我們多年多點的調查分析認為,一是選用生產有機復合肥的原材料價格過高,銷售的中間環節過多,增加了生產與營銷成本;二是肥料配方中,偏重了有機質的含量,忽視了配用無機養分的含量;三是在施肥過程中,只單一施用了生物有機復合肥,沒有配施肥料;四是施肥時土壤墑情不足,或是當地的氣溫太低,難以釋放肥效。對此,為了發揮生物有機復合肥料的作用,應采取政策扶持、增產節支、正確引導、科學使用的方法加速推廣應用。
首先,要優化生產成本。一是政策扶持,各級政府應像對糧食生產那樣,每噸生物有機復合肥補貼100元~200元;二是就地選用有機原料,不宜遠距離調運,增加成本;三是減少銷售環節,盡力抓好終端銷售;四是企業組織科技下鄉,搞好售后服務,使肥料發揮肥效。
其次,要配套正確施用。一是為了使肥料發揮長效與的持續效應,凡是施用生物有機復合肥的大田,每畝要配施無機復合肥15~25公斤,或碳酸氫銨30~40公斤,然后再根據棉田土壤缺鉀情況,補充一定量的鉀肥,不能用生物有機復合肥取代鉀肥;二是作基肥施用,每畝以50公斤為宜;三是土壤墑情不足時,一要深施,二要在水源較好的地方施后及時抗旱調墑。
三要足墑適溫施用。無論在何種土壤上施用,都要有充足的墑情促其迅速分化轉化。氣溫在10℃~30℃的范圍內肥效較好,當氣溫低于10℃或高于30℃時,肥料的轉化、吸收就會產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