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的個節氣,標志著暑去涼來,對于玉米生長而言,也進入了關鍵的中后期管理階段。這一時期的管理措施直接關系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以下是一篇關于立秋后玉米管理與高產方案的百科文章。
一、病蟲害防治
立秋后,玉米進入中后期生長階段,多種病蟲害進入高發期,如玉米頂腐病、褐斑病、莖基腐病、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玉米蚜蟲等。這些病蟲害不僅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還會顯著降低產量。因此,防治病蟲害是立秋后玉米管理的首要任務。
細菌性病害:如玉米基腐病、葉斑病等,可噴施嘧啶核苷類抗菌素、井岡霉素等藥劑進行防治。
真菌病害:如瘤黑粉病、褐斑病等,可選用多菌靈、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藥劑進行防治。
遷飛性害蟲:如草地貪夜蛾、棉鈴蟲等,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藥劑進行防治。
二、肥水管理
立秋后,玉米進入需水高峰期,也是肥料需求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管理重點在于合理灌溉和施肥。
灌溉:花粒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缺水會影響籽粒的形成和灌漿,造成減產。因此,遇旱時要及時灌水,確保玉米生長所需的水分。但遇暴雨或連陰雨時,要及時排澇,防止積水對玉米根系的傷害。
施肥:若前期追肥不足或發生脫肥現象,應及時追施花粒肥,每畝可追施尿素5-10公斤,并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進玉米粒飽、粒重、高產。
三、防止倒伏
玉米倒伏對產量的影響極大,特別是在立秋后的風雨天氣中更易發生。因此,應采取措施進行預防。
培土:在玉米拔節后,進行中耕培土,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扶正:若玉米發生倒伏,應及時人工扶正并進行培土,以減少損失。
四、適時收獲
立秋后,玉米逐漸進入成熟期,適時收獲是確保高產的關鍵。過早或過晚收獲都會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判斷成熟:當玉米苞葉干枯松散,籽粒變硬發亮呈金黃色,籽粒乳線完全消失時,即為玉米完熟期,此時收獲產量。
適當晚收:在不影響復種的情況下,可適當推遲收獲期,以提高玉米粒重和產量。研究表明,玉米適時晚收可每畝增產100斤以上。
五、其他管理措施
除了上述幾點,立秋后玉米管理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合理密植:根據品種、土壤肥力和種植方式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一般畝定植4500-5500株為宜。
中耕除草:及時田間雜草,減少養分競爭,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肥力的超高產玉米品種,如聯創839、中科玉505等。
結語
立秋后玉米的管理是確保高產優質的重要環節。通過加強病蟲害防治、合理肥水管理、防止倒伏、適時收獲以及綜合采取其他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為農民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