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和品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和農民的經濟收益。然而,在農業生產中,玉米常因遭遇澇害而導致減產甚至絕收。本文將詳細介紹玉米澇害的緩解辦法,幫助農民朋友有效應對澇害,確保玉米產量和品質。
一、玉米澇害的危害
玉米澇害是指在玉米生長期間,由于土壤水分過多或長期積水,導致玉米根系缺氧、呼吸受阻,進而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澇害嚴重時,會導致玉米葉片枯黃、莖稈腐爛、根系死亡,終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二、玉米澇害的緩解措施
及時排水
補救澇害的關鍵在于迅速排除田間積水。農民朋友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做好排水準備。對于低洼積水地塊,要及時疏通溝渠,調運各類排水機械,迅速排除田間積水,大程度減少植株受浸時間。
同時,每天檢查排水溝是否通暢,確保排水系統正常運行,避免玉米再次被淹。
拔除病株
定期觀察玉米植株的生長狀態,一旦發現株苗死亡或染病嚴重,應立即將其拔除,并集中進行燒毀或深埋處理,以防止病害傳播。
在拔除病株后,及時噴灑多菌靈或百菌清等殺菌劑,防止病蟲害進一步蔓延。
追施肥料
對于遭受澇害的玉米植株,應適時追施肥料,補充養分。可噴施1-2次的磷酸二氫鉀或尿素等葉面肥料,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同時,向玉米根部施加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料,促進根系生長和恢復。
中耕除草
積水浸泡易造成土壤板結,降低土壤通透性。因此,應及時進行中耕松土,促使玉米恢復生長。用鋤頭翻耕10-20厘米的土地,使其更為松軟透氣,有利于玉米生長根系。
在天氣晴朗時,向土地上噴灑除草藥劑,消滅雜草,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環境。
選用抗澇品種
在易澇地區種植玉米時,應選用抗澇性強的品種。這些品種一般根系發達、氣腔較多,在易澇條件下葉色較好、枯黃葉較少。
調整播期
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雨季分布特點,合理調整玉米的播種時間。使玉米在雨季開始前拔節,提高其抗澇能力。
建立排水系統
在易澇地區,應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如建立三級排水體系,將玉米行間壟溝、主排渠和田間排水溝聯成一體,確保田間積水迅速排出。
防控病蟲害
澇災后病蟲害往往加重,農民朋友應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采取應急防治措施。重點關注炭疽病、褐斑病、莖腐病以及黏蟲、玉米螟、棉鈴蟲等常見病蟲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