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又稱尾孢葉斑病、玉米霉斑病,是一種危害玉米生產的常見病害。它除侵染玉米外,還可侵染高粱、香茅、須芒草等多種禾本科植物。近年來,玉米灰斑病呈上升趨勢,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了嚴重影響。
1.病因
玉米灰斑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玉米尾孢和高粱尾孢。這些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密生,淺褐色,頂部屈曲,大小60~180×4~6(um);分生孢子無色,大小40~120×3~4.5(um)。這些分生孢子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和侵染能力。
2.病害癥狀
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在初期呈針尖狀褪綠的黃色小斑點,一周后形成長矩形病斑,長1-6cm,寬0.2~0.4cm,寬度受葉脈限制,多數(shù)沿玉米葉脈擴展。病斑中央灰色,邊緣具褐色壞死線,葉片兩面均可產生灰色霉層,以葉背面居多。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傳播途徑
玉米灰斑病的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絲隨病殘體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以后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不斷擴展蔓延。玉米灰斑病是一個空氣傳播的病害,病原菌在本地病殘體越冬。分生孢子從植株的下部向上部傳播,然后在株間傳播。
4.發(fā)病條件
玉米灰斑病在北方地區(qū),一般7~8月多雨的年份易發(fā)病。病害傳播很快,一個病害侵染循環(huán)周期大約十天。高溫多雨,相對濕度高的天數(shù)多的季節(jié)發(fā)病嚴重。種植密度高不透風濕度會加快病害的傳播,增大風險。玉米連茬則病害的風險高。種植感病品種增加風險。
二、玉米灰斑病的防治策略
針對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特點,我們需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1.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性好、適應性強、豐產性高的良種作為當家品種種植,以減少病害的發(fā)作。
2.田間管理
玉米收獲后,及時清理田間病株殘體,集中燒毀,減少翌年田間初侵染源,減少發(fā)病機會。同時,合理輪作,減少菌源,降低灰斑病發(fā)生。
3.適時早播
玉米播種應避開7、8月份高溫多雨多濕的季節(jié),以降低灰斑病對玉米生長的為害和產量的損失。
4.合理密植與施肥
每畝種植3800~4000株左右,采取寬窄行種植方式,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注意四周開溝排水,達到雨后田間無積水,促使玉米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同時,給玉米添加適當?shù)挠袪I養(yǎng)的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性能力,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5.藥劑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漿初期三個關鍵時期進行藥劑防治。推薦使用的藥劑有70%百菌清水分散劑800倍液、10%博邦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等。以上單劑交替使用,可根據(jù)玉米灌漿情況和病害發(fā)生程度,防治2-3次。
通過采取以上綜合防治措施,我們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灰斑病的發(fā)生和危害,玉米的產量和品質。